第86部分 (第1/4页)

孟文?

孟夏低头看去,与孟文的视线撞了个正着。

两人皆是一愣。

这孟文和孟武的长相有六七分相似,一看便知是兄弟。

孟文迅速的移开视线,心中暗道,怎么还没进栾城就碰到了她?看来,他收到的消息是真的了。相传摄政王从不让女子近身十步之内,可现在摄政王却紧牵着她的手。

这女子长得跟王佩兰很像,想必她就是六弟的女儿。

那个据说还为摄政王生了儿子的女子。

“孟大人,桐林县你管理得很好,这次进京述职,孟大人可要多做些准备。如今大晋正是用人之际,孟大人这样的人才,将来一定是国之栋梁。”

沈望居高临下的看着孟文,一番话就让孟文心潮澎湃,遐想了无数个可能。

“摄政王的话,下官记住了,下官一定不会让摄政王失望。”孟文连忙行礼,目光又悄悄的打量了孟夏几眼。

孟夏保持沉默,权当根本不知他是谁。

“孟夏,咱们走吧。”沈望松开她的手,两人一起策马离开。

孟文看着两匹进了城门的马,不禁微眯起了眼睛。刚刚摄政王叫她孟夏,看来是真的错不了了。孟文回到马车上,立刻吩咐一旁的师爷,“师父,你收的消息是真的,刚刚那女子便是我六弟的女儿。想不到啊,我六弟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大手笔。待会到了驿站,师父就让人去调查一下那个叫孟夏的女子。”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看来这是老天都要帮他了,孟家如果出一个摄政王妃,那可是几世都修不来的荣耀。孟文撂开轻帘,望着城门上那越来越近的栾城二字,嘴角溢出了一抹笑容。

孟三少,摄政王妃,还有刚刚摄政王的那一席话。

呵呵!

将来,不久后,他们孟家一定会成为栾城的新贵。

孟夏扭头看着一旁的沈望,问道:“你已经把消息传给他了吗?”一个县令按例不用上京来述职,这应该是沈望安排的吧?

沈望点头。

孟夏没有再说话,两人策马回别院。

看那孟文就是一副心知肚明的样子,说到回平谷认祖归宗,孟夏是不屑的,可那是孟氏夫妇的心愿,古代没有人会希望自己连族谱都上不了。

她应该入乡随俗。

“王爷,夫人,你们回来啦。”门房江伯出来开门。立刻就有一个小厮上来牵马,这个小厮是江伯的侄子,人老实本分,也还算是机灵,所以,沈望把他也留了下来。

微微颔首,两人并肩进了院子。

孟氏夫妇坐在院子里等他们,见他们回来立刻就迎了过来。王氏朝他们身后看了看,没有看到书娘,便拉孟夏到一旁,轻问:“夏儿,不是说你去追那个书娘了吗?人呢?你是没有追回来,还是人家不愿回来?”

王氏是一个善良的人,觉得沈望把书娘遣走,有些不近人情了。

“娘,我已把书娘送走了。”沈望走了过来,目光坦诚的看着王氏和孟父,道:“爹,娘,咱们坐下来聊。这事是我疏忽了,没有考虑周全。”

孟父点头,随着他进花厅。

王氏和孟夏在后面,王氏的脸色很担忧,压低了声音的道:“夏儿,现在这个样子,我心里不安。”

“娘,先听听他怎么说。”孟夏拍拍王氏的手背,轻声安抚。

“好。”事已至此,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孟冬也从房里出来,一起进了花厅。

这些天,他一直躲在房里看书,沈望的藏书有许多,他想去军营镀一层金,自然也不会只想走一个过场,他是真有报效朝廷的心。

一是因为自己有那样的志愿,二是为爹娘长脸,三是为了兰宁。

青梅送了新沏的茶进来,然后出了花厅。

沈望看了孟家人一圈,缓缓的道:“爹,娘,二哥,这次的事情确实是我考虑不周,让大家都受委屈了。我早就劝书娘回乡怡养晚年,可她一直不愿意,这次,她儿子又捎信给我,让她回家带孙儿,所以,我便派人护送她回乡。这跟爹娘并没有关系。夏儿说,想要另外置屋,这我是反对的,这别院我已给了夏儿,那么这里就是孟府,你们不是客人,而是主子。以前的下人,我也遣了回去,本也没多少人,大家都是自愿的。爹娘也不必耿耿于怀。我母妃以前把这个地方留给我,就是希望我在这里能有家的感觉。说实话,只有你们在,我才算是有一个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