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 (第1/4页)

⒛铩!�

朱氏点点头,叮嘱:“你可不要和阿娘硬顶,伤阿娘的心。”

“嗯嗯嗯,我知道。”

平舆侯府就建在当利公主府旁边,中间还开了个小门,隋辕一溜烟小跑去了公主府,期期艾艾地说:“阿娘……”

卢乡侯上门拜访的消息,当利公主早就知晓了,对小儿子的秉性,她也知道得一清二楚。将心比心,若自己的孩子出了什么事,她也会拉下脸,去求每一个能帮助自己的人。但这不意味着别人的孩子出了事,她要冒着赔上自家人的危险,去趟这一趟浑水,故她二话不说,直接截住了隋辕的话头:“若是为曾宪求情,大可不必。”

“为,为什么啊?”

见小儿子满脸吃惊,当利公主不由叹道:“宝奴,阿娘是为你好。”你没本事,与两个兄长的关系又算不上好,如今我还能将你庇护在羽翼下,将来我若是去了,你该如何是好?哪怕我还活着,亲爹当皇帝,与异母所出的弟弟当皇帝,又是不一样的概念。前者会真心将我这个长女放在心里,后者……哎……

出于这等考量,当利公主不愿在任何与自己没太大关系的事情上,得罪可能继承皇位的兄弟。她想让儿女受她的庇护,哪怕她死了,也蒙她余荫,一辈子顺顺利利,稳稳当当。而不是因她的缘故,惹上诸王,未来的路坎坷无比,不见半点顺畅。

当利公主是一个好母亲,她疼爱儿子,不愿拘着儿子们成长,更不愿用功名利禄去要求他们。尤其是隋辕,活下来就是上天恩赐,不求别的。但她也明白,在这个圈子里,没有权势地位,那是万万站不住脚的。她希望她的儿子、乃至孙子孙女,只有别人求他们的,没有他们求别人的,无论是官职、婚姻还是万一出了什么事,都一样。

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生长在皇家的公主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务实的一种——正如馆陶公主,她爱女儿,一心希望女儿做皇后,难道她不知道做皇后就要忍受皇帝三宫六院么?话又说回来,难道嫁给臣子,你就能保证一定能寻到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好男人?既然挑不到,那么找权势最大的那个嫁,让所有人匍匐在你脚下,又有什么不好?

隋辕见母亲满面无奈,不敢再说什么,只得狼狈回去,却一直闷闷不乐。

他习惯了不管闯什么祸,都有当利公主收拾烂摊子,骤然被母亲拒绝,只觉异常受伤。朱氏见他闹小孩子脾气,又好气又好笑,便道:“阿娘不愿插手,也是情有可原,到底是叔王,得罪不得。”见隋辕仍旧闷着,又道,“县主倒是个极热心大方的人,不如,你去找找她?”

隋辕听了,眼睛一亮:“对了,海陵!我这就去找海陵!”

卢乡侯父子在牢房中的会面,卢乡侯四处求人,以及隋辕的举动,全都被丽竟门的探子呈到了圣人案上。故圣人第二日见了长子欲言又止的模样,露出几日来的第一个笑容:“就为这个?”

“儿子……”秦恪也是被秦琬绕了进去,加上隋辕在旁边声泪俱下,满脸期待,不知怎地就答应了下来。事后越想越后悔,奈何话已出口,不好反悔,只能硬着头皮进宫,一见了圣人,却不知该说什么,支吾半天,好容易来了一句,“曾宪只是过失杀人,按律……不该死。”

这是废话,谁都知道,问题压根不出在这里。

曾宪过失杀人,按律的确不该死,若算上他勋贵子,世家儿的身份,顶多判个流放,罚金交得足够得话,甚至连杖责都不用。问题是,眼下这场打闹被上升到了文武之争的高度,挑起了世家、寒门存在已久的矛盾。

世家不希望重判曾宪,他们想要告诉所有人,世家仍有特权,高人一等;寒门一向仇视世家、勋贵,希望重判曾宪,咬死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闹得和从轻发落就是徇私舞弊一样。

文官对卢乡侯,不,应当说鲁王一脉,颇为亲近,想要轻判,理由也比较中肯,大夏律令摆在那里嘛。但武将容易被煽动,很多时候都不讲道理,若不重判曾宪,感觉就和朝廷轻视武人一样。武人本就怕太平年间,朝廷重文轻武,武人如前朝一般,被排挤得连站得地方都没有。圣人一直都很注意平衡这方面的矛盾,也明白自己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已经打破了头,煽动兵将哗变的事情,他们做得出来。

秦恪见圣人不说话,连忙低头,仿佛做错了什么似的。

圣人摇了摇头,却将心中的疑虑尽数去了——出了这等事,他第一个怀疑得当然是魏王,随即是赵王,至于长子,也不是没暗中嘀咕。可瞧见秦恪的样子,才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