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1/4页)

朱俊阳听到“小郡王”的称呼,动作稍顿,却没说什么,只是朝余小草摆了下手。刘总管忙过去,小声地道:“余家小姑娘,郡王让你退下呢!走,杂家把种子给您送过去!”

打发了闲杂人等,朱俊阳看着那盘溜肥肠,想了想,夹了两块非常埋入热腾腾的面条中,片刻后挑出来放入口中,细细地咀嚼品尝着。这溜肥肠算是小草最拿手的一道菜,出锅时颜色金黄,外交嫩,咸淡味香,老少皆宜,让人常吃不厌。

出生王公之家的朱俊阳,对于内脏之类的食物,从来未曾接触过。如果不是经历过海上航程的艰苦,他也未必会动一下眼前的这些食物。不过,吃了一块肥肠后,朱俊阳感觉味道还不错,又夹了几块放入面条中。

一直沉默地侍立在一旁的方统领,看着阳郡王一块接一块地吃着溜肥肠,心中对这种食物充满了好奇——待会儿换岗的时候,他也要去买一份尝尝!

小草回到自家摊位,谢过刘大总管,喜滋滋地收了玉米和土豆的种子,盘算着入秋后吃香喷喷的烤玉米,炒一盘她怀念的酸辣土豆丝……那感觉实在是太幸福了!!

房大钦差过来的时候,摊子上正迎接晚餐小高峰。看着闺女忙得脚不沾地,房大人也坐不住了,充当起端盘子伙计一职。码头的工人们,没有不认识他的。这位钦差大人为人豪爽,没有什么架子,工人们都挺喜欢他,开玩笑说:“能吃上钦差大人亲手端的面,真是积了三辈子的福啊!”

房子镇爽朗地一笑,道:“多吃点儿!吃饱了好有劲干活!!以后港口建好了,你们还愁没福可享吗?”

这些工人大多是事务所的正式工。距离旧码头不远的新港口,眼看着已经初具雏形,比这旧码头大了不止两倍。港口不远处是商业街,虽然铺子还未曾盖起来,已经能够看出其中的规模。房大人说的是,有这样一个大港口在,他们还愁没有活做?码头搬运工的工钱,比以前翻了一番,以后只有更好!

第二百二十八章 播种

平时夕阳刚刚没入西山的时候,余小草姐妹俩就已经到家了,今日天色已经黑透了,还没见俩人的影子。余海坐不住了,从马棚里把马牵出来,套上鞍,骑着就出了村。

走在半路上,遇见了从码头回来的爷仨。房子镇骑着高头大马,举着火把在前面引路,后面是坐在驴车上的小草姐妹。

余海见姐妹俩平安无事,松了口气,关心地问道:“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小莲略带兴奋地抢在前面,叽叽喳喳地道:“爹!远渡西洋的阳郡王回来了,带来好多咱们大明朝没有的东西。他还送了些种子给小妹,让小妹帮他种呢!”

余家跟房家走的近,晚饭一般都在一起吃的。房夫人跟靖王妃走得近,自然也知道靖王妃多么盼望小儿子平安归来。余海听了,点点头道:“平安回来就好!免得王妃娘娘老惦记!小郡王回来,跟你们迟归有什么关系?还有……小郡王给草儿种子让她帮着种,啥种子?咱能种好不?”

小莲远远地看了一眼阳郡王,还沉浸在能够看到活的王公贵族的兴奋中,闻言道:“阳郡王从西洋南洋带回的货物太多了,码头工人们一直卸到很晚才卸完。工人们为了节省时间,是轮换着吃晚饭的。不吃饭,哪有力气干活?我们等最后一批工人吃完饭才收的摊。”

歇了口气,小莲又继续道:“阳郡王给小妹的,是咱们大明朝从来没见过的种子。一种金灿灿,跟金豆子似的,叫‘玉米’,一种圆不溜秋,跟番薯有点像的,叫‘土豆’!小妹都能提前两个月种出蔬菜,还有啥种不出来的?”

大明朝没有的新鲜物种,那可是连皇上都非常重视的,要是自家闺女种坏了,可不是件小事情。余海有些担忧地道:“草儿,你觉得呢?能种出来吗?”

余小草满不在乎地道:“别担心,我一看到这些种子的时候,脑子里就有它们的种植方法,就跟以前经常种似的!肯定没问题的!不过,爹!小郡王给了我十来亩地的种子,咱家哪有那么多地啊!”

“地不够?那就买啊!我听说村里有几户人家要卖地呢……只不过,咱们村附近的地,都是不太肥的沙土地,也不知道适不适合种这些金贵的种子!要是在镇上买的话,又离得太远,不好照顾……”说着说着,余海有些为难的皱起了眉头。

小草想了想,道:“先把村里的买下来再说,最好是能连成片的,否则不好看管。镇上那边,也找人看看,如果有合适的地,也买下来。自己不种,还可以租给别人种!这两种作物,都是高产的,而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