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 (第1/4页)

朱君凡瞪了他一眼,略一思忖,脸上露出的一抹坏笑,让朱俊阳有种不祥的预感。

“俊阳啊,你毕竟去过海外,对玉米和土豆的了解,应该比户部的官员们多。朕命你协助户部,把这两种作物给种出来!你没什么意见吧?”

朱俊阳扑克脸上终于有了些表情,他微微皱起眉头,声音依旧没有起伏地道:“皇上,这是旨意,还是在征求臣的意见?”

朱君凡自然不会让他有任何推脱的可能,一脸郑重地道:“是朕的旨意!当然也希望你能欣然接受。你想想,当天下人都能吃饱肚子的时候,天下百姓都会感念你阳郡王的恩德……”

天下百姓的恩德?谁想要谁拿去!你都说是旨意了,我能拒绝吗?朱俊阳面无表情地看着皇上,心中再不情愿,也得领旨啊!

出了皇宫,朱俊阳就被请进了户部。户部上上下下所有的官员,都眼巴巴地看着这位年轻的小郡王。须发花白的户部尚书似乎察觉到阳郡王的不悦,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地道:“阳郡王,现在差不多正是农耕之时,您看这玉米和土豆,该怎么种好?”

你问我,我问谁去?摔!!朱俊阳心中无数草泥马奔腾而过,抬眼看了看户部的官员们,冷冰冰地道:“是种子,耕种的方法自然都是大同小异的!你们……看着办吧!”

说完,酷帅的小郡王就这么,在户部所有官员的视线中,转身离去了……离去了……去了……

第二百三十五章 母子相见

户部的一干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一脸蒙圈儿!阳郡王,您可是领了圣旨的,不能就这么撒手不管啊!要是种不出来,皇上雷霆一怒,谁也担不了干系啊!

阳郡王能甩手不管,他们户部可不行啊!户部的官员们找来有经验的老农,在皇庄里开垦出一块试验田。一群人一合计,决定以撒种和点种的方式,各种一块玉米。玉米种子,又分直接把种子种下去,和育种之后再种。至于土豆,老农发现有些类似番薯,便尝试着用种番薯的方式种了一块地。户部的官员们,又直接把土豆埋进土里,种了一块田。

其间,阳郡王只来查看了一次,便再没见他来过第二次。当户部尚书以书面的形式,把耕种新作物的方法写出来,准备呈给他过目的时候,却扑了个空。靖王府的大管事告知,小郡王已经远在唐古镇了。

在京中忙了半个月,皇上才大发慈悲地准了他十天的假期。朱俊阳就直奔唐古镇母妃所在的别院。靖王府在西山的别院尚未完工,靖王妃依旧住在前县令夫人的别院里。吴县令在去年秋天入京述职,吴家给他谋了个从五品的侍讲学士,将来国子监祭酒致仕后,他资历就混得差不多,能顶上去了。

为了给母妃一个惊喜,朱俊阳并未派人事先告知,他带着自己的贴身侍卫,一路快马加鞭到别院时,随口问了门房一句:“我母妃近日可曾出门?”

门房小心翼翼地屈身答道:“回郡王,王妃近日并未出门。不过,今日请了房夫人的干女儿余姑娘过府叙话。”

余姑娘?朱俊阳古波不兴的眼眸,微微漾起淡淡的涟漪。是那个信誓旦旦地说她能种出玉米和土豆的小姑娘啊!当时,是小姑娘身上散发出的自信光芒,让他有种想要相信她的冲动。或许,她会带给他不一样的惊喜呢?

想到能见到那个大眼睛充满灵性的小姑娘,朱俊阳平静无波的心中,竟然有小小的期待。他没有发现,自己走进别院的脚步,比平时稍稍急迫了些。

春日正好,满园姹紫嫣红。别院的后花园中,靖王妃倚着美人靠,轻声询问房夫人的情况:“房夫人快生产了吧?”

余小草笑靥如花地回到:“是啊!预产期就这两天了。干娘为了肚中的小弟弟,每天拖着沉重的身子,在花园里附近走上几趟。孙大夫今儿给诊过脉,说干娘调养得不错。不过,干娘的腿肿胀的厉害,以前的鞋子都不能穿了呢!”

靖王妃轻轻地叹了一声,道:“儿女都是前世的债啊!做父母的,为了孩子掏心掏肺、牵肠挂肚的,而那些没心肝的呢?却浑然不体谅父母的心情。就说我那小三儿吧!没跟家里商量,就不声不响地出海下了西洋。日盼夜盼,好不容易把他给盼回来了吧?明明知道我这个当娘的在这里,却又学大禹,过家门而不入。你说说,他心里有我这个当娘的吗?”

闻言在树丛中站定的朱俊阳,嘴角抽了抽,心中犹豫着这时候该不该出去跟母妃相见。据往常的经验,要是他现在出去,迎接他的绝对是一场哭诉。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母妃的泪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