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西红柿,似乎也变得更加美味起来。

吃了一肚子的瓜果,似乎该起来活动活动了。朱俊阳站起身来,手里不忘抓了一枚西红柿,缓步朝着院外走去,口中道:“走,该去玉米田里看看了!”

一群人到了玉米地的时候,余海夫妇和刘虎一家,刚刚给十几亩地浇过水。今年春天,雨水不太多。好在余家的田地距离一条山溪不远,浇灌起来倒也方便。

挥手拦住余海一干人的下跪请安,朱俊阳亲自来到地头上,弯腰看一株已经快到他膝盖高的玉米秧。他返航不到二十天的样子,玉米就长这么高了。看来,玉米这种作物长得挺快得嘛!

直起腰来,放眼望去,十来亩地玉米在阳光中舒展着叶子,灿烂的春阳照射下来,每一个叶片上仿佛都有活泼的精灵在跳动。

“不错!你们把玉米种得挺好!”朱俊阳不吝自己的夸奖,由衷地称赞着。

余海正待谦虚两句,他的宝贝傻大胆闺女得意洋洋地开口了:“那当然!咱可是不打没把握的仗,要种不好,哪敢签军令状?”

看着小丫头一副小人得志的鲜活表情,朱俊阳觉得——今天的太阳真好,温暖灿烂;不远处的西山景致不错,苍翠绵延;身边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田地,似乎也变得可爱多了……

他的好心情,一直保持到回到靖王妃暂住的别院时。靖王妃朝着小儿子瞧了又瞧,虽然依旧面无表情,虽然嘴唇依旧抿成一条线,虽然那对眼眸依然散发出冰冷的光芒,可她却清晰地感觉到,儿子心情似乎很不错。

她的小俊阳一大早就出去了,到傍晚才回来。不知遇到什么好事,让他改变了“行走的冷气机”的状态?呃,一不小心把皇上对儿子的评价给带出来了。不过,还挺形象的!

据她对儿子的了解,如果直接问的话,肯定问不出什么来。只有迂回地从他身边的人下手了。看了一眼正在喝茶水的小儿子,她对旁边笔直站立的吴德顺,问道:“今天陪着小郡王去了哪儿?”

吴德顺看了主子一眼,见对方似乎不反对他回答,忙道:“回娘娘的话,今日跟主子去了趟东山村,查看了余家玉米和土豆的长势。”

“哦,去了东山村啊!听房夫人说,那里依山傍海的,环境不错。阳儿,你觉得呢?”东山村,靖王妃不止一次从房夫人口中听到夸赞的话语了,心中向往不已。不过,此时她很是好奇,儿子在东山村遇到什么好事了?

“嗯,是不错!!”唉,她就不该问这个惜言如金的儿子。瞧,嘴巴里就施恩似的蹦出四个字来!

不过,这并不影响娘俩的交流,靖王妃已经习惯了自己一个人近乎自言自语的对话模式:“听草儿那丫头说,现在天暖和了,可以上山挖野菜,顺手下套子捉些野鸡野兔的,打打牙祭;可以趁着退潮去赶海,蛤蜊啦、扇贝啦、海蛎子啦……幸运的话,还能见到被冲上岸的海参呢!上次小丫头用带过来的海货,做了辣炒蛤蜊、蒜蓉蒸扇贝、烤海蛎子……想想都流口水!你说,小草咋不先被我遇上?那样的话,干娘就没房夫人什么事了!”

靖王妃絮絮叨叨的,却没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听得尤其认真。

朱俊阳摸摸下巴,辣炒蛤蜊?蒜蓉蒸扇贝?听着挺有食欲的!今天中午在余家老宅吃的那顿饭,是他指名让余家小丫头亲手做的,味道过人不同凡响。虽然都是些家常便饭,可味道就是不一样,比京城知名酒楼里的菜肴,还对他胃口。他默默盘算着,怎么能找到理由,尝尝小丫头做的海鲜呢?

“阿嚏!”送走了阳郡王这尊大神,大字型躺在炕上的余小草,突然鼻子痒痒,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谁?谁背后算计我呢?”余小草揉揉鼻子,嘟哝着。

第二百四十四章 又撕?

柳氏把晚饭端上炕桌,点点她的小脑门,笑着道:“你有什么值得人算计的?该不是在田里吹了风,感冒了吧?明儿回镇上的时候,记得去同仁堂抓些药吃。”

对于小女儿的身子,柳氏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刚生下那会儿,大夫们都说她养不活,近两年虽说没生什么毛病,可胎里带的病怎么说得准?

几次小女儿病重濒临死亡的时候,柳氏都自责不已,认为是自己的身子不争气,让小女儿从小把药汤当饭吃,受了那么多年的罪。因而对这个女儿更加偏爱纵容些。事实证明,她们的纵容非但未曾让小女儿变得娇惯,还给家中带来越来越好的收益。

小女儿一定是上天赐给她的宝贝!柳氏如此坚信着。

余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