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1/4页)

秦王倒是知道朝廷给老夫人提升了诰命品级,但是老夫人的诰命品级与他的大业并无干系,而且就是对于宋家来说,诰命提级也只是门面上光彩一点罢了,并无他用,所以秦王并不关心,知道后也就是和王妃宋知秋提了一嘴,让她欢喜一下也就是了。

于是就在张氏的有意隐瞒,与秦王的无意探知之下,宋知秋的情报出现了严重的疏漏,她的信竟然寄去了祈州,而留在祈州的下人们自然就把信转送去了封州,送达到了当家主母张氏的手中。

张氏的手中正拿着一封信,正是宋知秋给她的回信,她派去送信的人等了一日,才得了宋知秋的回信,然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回来,刚刚才呈到她的手中。

张氏看了一眼信封,上面写着“祖母亲启”,张氏心中明悟,是她忘了和长女说老夫人已经接来封州了,所以长女才会派人送信去祈州。

“唉,人老了,糊涂了,忘记告诉秋儿一声了,让她白白派人送一趟。”张氏边叹边把信放在一边,先拆了长女给自己的信,看了起来。

宋知秋写给张氏的信自然是欢喜一片,为妹妹的前程欢喜非常,张氏看后心情十分舒畅,乐得眉开眼笑的。

张氏看完了信,把信叠好,眼尾一扫,看到了桌上的另一封信。

“不知秋儿与她祖母会说些什么话呢?”张氏心中有如猫爪轻挠,她实在很好奇,长女与婆婆之间,会说些什么悄悄话。

张氏心思浮动,伸手取过那封信,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拆开一看。

“不过就是看一看,看一眼应该没什么的吧,大不了我小心一点,不拆坏了,然后再小心一点,把信封原样糊回去,封口上又没盖戳,我小心一点,谁也看不出来被拆过。”张氏自我鼓劲了一番,然后取过裁纸刀,一点一点的拆开了封口。

信封被拆开了,信被取了出来,里面的内容被这样大大方方的摊到了张氏的眼前。

报病,召夏儿侍疾,不许外出,教导女规,低嫁。

虽然只是匆匆一扫,但是这些关键字词却如烙印般深深的印在了张氏的脑中,也刺痛了她的心。

原来,原来婆婆要将夏儿低嫁,竟是秋儿的主意么。

第127章 面目暴露

为什么?为什么秋儿要把夏儿低嫁了?

秋儿已经出嫁多年,而且还是王妃,与夏儿在姻缘上没有任何妨碍的地方,不论是嫁妆还是地位,秋儿都远高于夏儿的日后将来,秋儿为何就要这般的折辱夏儿?

张氏想不明白,想不通透,她越想越伤心,越想越难过,哭已经难以宣泄,到了后来,她心里难过到了甚至要死命捶打自己胸口来缓解的地步,她想要用身体的伤痛来减轻内心的伤痛,不然心里太痛了,她受不住。

仆妇丫鬟们都吓坏了,一个个都围过来,拦着求着主母不要伤害自身。

在仆妇丫鬟们的苦苦哀求下,张氏终于平静了下来。

自苦自伤没有用,我得去问个明白!

张氏整肃形容,整个人带着一股肃杀之气往老夫人的院子行去。

走着走着,张氏的脚步却渐渐慢了下来。

原本张氏是要去质问老夫人的,这是她在愤怒之下的第一反应,可是张氏毕竟不是性子冲动易怒的那种人,她从小深受家学影响,她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读书人,他们的性格也偏向独善其身,所以对后代的教育,讲究的是忍、让、慎、思,所以张氏在长久的教导之下,养成了内敛、克制、温和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可以一时激愤,但是冷静下来后,却不会采取冲动的行为。

张氏在这一段路上已经慢慢的收敛住了愤怒,在冷静下来后,张氏在脑中试想了一番对老夫人的质问,以她对老夫人的了解,老夫人绝对不会正面回应她,只会反过来撒泼似的怒斥她不敬不孝。

回想了一下当日在祈州老宅里与老夫人的交锋,老夫人的撒泼打滚,胡言乱语,以及压人掐脖,张氏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没有夏儿在,她实在压不住撒泼时的老夫人啊。

张氏心中起了退却之心,可是就这么退却,她又实在心有不甘,犹豫再三,张氏还是决定去问一问老夫人,不过,态度得改变一下,不能是质问,而是套问。

张氏再次理了理头绪,缓和了面上的神情,抬步继续往老夫人的院中行去。

“哟,今儿这么早就来看我这老婆子了?”老夫人歪在榻上打着叶子牌,正眼都没瞧张氏一眼。

陪着老夫人打牌的丫鬟们赶紧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