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这一声在奉天殿乍然响起,几乎如石破天惊,震得众人耳鸣不止。

但在短暂的失态后,贾青和几位将领迅速回神,啪啪啪,甲胄撞击之声连响,几人也跪在了宋力刚的身后,雄壮的声音整齐响起:“请大将军登位。”

宋勇毅紧随其后,也跪下行礼:“请大将军登位。”

宋力刚被这一声声的登位之声给震得双耳轰鸣,他回头看向儿女和众将,他们都在殷切地看着他,等着他升玉阶,登皇位。

宋力刚不自觉地吞了一口口水。

此时他该说什么?

免礼平身?不对,他还没正式登位呢。

那是快请起?这又会不会不够威严。

宋知夏朝父亲眨了眨眼,下巴朝御座抬了抬。

宋力刚有些脑袋混沌的迈上了玉阶,定定的坐在了御座之上。

接下来呢?宋力刚又看向女儿。

宋知夏做着口型示意,平身。

“平身。”宋力刚顺着女儿的意思,双手虚抬,说了一声平身。

“谢大将军。”又是宋知夏先开口。

宋知夏开口之后,殿中众人也紧跟其后:“谢大将军。”

宋力刚还有些晕晕乎乎,宋知夏已经开始进言了:“父亲,如今京城已破,夏朝近乎覆灭,但还有几州尚未归顺,女儿以为,当前最紧要之事,就是向天下发布大诏,让那几个州尽早归顺,如若不肯,宋家大军立马挥师攻城,绝不让一州一城落在夏朝余孽手中。”

这事的确是当前最紧要之事。

“臣附议。”贾青应道。

“臣附议。”众将也急急应道。

宋勇毅却有不同意见:“那些前朝旧臣呢?如何处置?京城还未尽入宋家手中,宋家军就要挥师攻占别州,这样不妥当吧。”

这事也的确要尽快定策。

宋力刚看向女儿:“夏儿,你有何想法?”

“女儿有点粗陋想法,还请父亲定夺,一,夏朝齐氏一族,立即捉拿下狱,将人严密的看管起来,二,与宋家有怨的家族,也要尽速看管起来,具体如何处置,参照先前的十四州,三,有恶迹的家族,要抄家破门,具体如何处置参照先前十四州,四,有善名的官员和家族,要好好安置,且要派人上门安抚,询问他们有何需求,五,善名不显,也无明显恶迹的,可以容他们暂时留任官职,如要辞官,也尽可放人归去。”宋知夏侃侃而谈,一口气就说了五点。

宋知夏的意见很中肯,该清算的清算,该安抚的安抚,宋力刚、宋勇毅和众将听了,都连连点头。

“行,那就这么办吧。”宋力刚双掌一击,“先把前事办妥了再谈登基之事,京城先安定,然后下大诏,让其余各州归顺,就这样办吧。”

“是,大将军。”宋知夏和众人齐齐抱拳应道。

接下来众人都忙了起来。

宋力刚负责皇宫的接收,皇宫广大,诸事纷杂,前朝有许多内廷司部,有一些司部很要紧,比如负责玉玺和奏折的掌印司,比如负责皇宫各处宫殿建造修箿,乃至暗道密室建造的营造司,通通都要仔细接收,而后宫有夏帝的妃嫔、皇子和公主,虽然只要把人都圈起来软禁着就行,但是宋力刚也得亲自去安抚一番。

而其余的人也各有各的正事要办。

宋知夏继续负责收归印信和籍册,奔走于六部和各个衙门。

宋勇毅继续负责收编军队,京中有九门军、三大营,宫中有禁卫军,收编起来一点儿也不轻松。

贾青负责协助宋勇毅。

众将则要负责镇压京中骚乱,看管前朝旧臣,捉拿齐氏宗亲。

人人都不轻松啊。

八甲大军则在城墙之外驻扎休息,准备接下来的急行军和攻城战,而京城里的事,他们不插手。

这也是包括宋知夏在内的夏国人的意思,京城是夏国的中心,是尊严之地,自己人的改朝换代和接收是可以的,但外人插手进来,这就绝对不行了,说到底,这是夏国的内事内政,不要外人干涉。

八甲人乐得清闲,在驻地里休息。

但是东景却有些担心,越是临近胜利,越是危险重重,有多少人就死在胜利前的那一刻,他很担心啊。

夏那么弱,警惕心不强,反应又慢,遇到危险不一定能避开,而且她的体质还不好,万一受伤了,武器入体深了一分,受伤的位置险了一分,又或者武器上抹了毒、药,她可不一定能熬得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