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1/4页)

械览淼摹�

相对于造反的武将来说,宋力刚其实更恨的是文臣,因为他也是武将出身,对于武将更有同理心,而文臣,在他为武将时,从来不吝于给他下绊子甩脸色,宋力刚吃过文臣的亏,所以他不可能对文臣抱有同理心,他用文臣,也不过是因为治国需要文臣罢了。

而如今,事实明明白白的告诉他,连治国都指望不上文臣,要不是他们非要裁减军备、放丁归田,何至于引发这一场叛乱?

误他者,文贼也。

宋勇毅也后悔了,后悔听信了文臣们的谗言,以为文臣们真的会真心拥护他,真心的扶持他,原来都是假的,事到临头,竟然没有一个文臣肯出来证明,证明提出裁减军备、放丁归田的提议,并不是他提出的。

他替那帮居心叵测的文贼担了骂名,背了黑锅,如今,连他的太子之位都要失去了。

宋力刚和宋勇毅都陷入了自己的后悔中,没有言语,四个女人哭了半天,也渐渐收回了哭意。

张氏是最先回神的,她边哭还边在思量着该如何挽回明朝的颓势,总不能真的把储君之位拱手让给宗室之子吧,而她也的确想到了一个续国的办法。

“夫君,要不把夏儿立为储君吧。”张氏忐忑的开口。

什么?立宋知秋为储君!

所有人都受了一大惊。

见到家人们都一副惊愕难言的表情,张氏差一点就退缩了,但是她到底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了。

“夫君,您看,如今明国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了,大族们无护国之心,文臣们无忠君之义,而武将们,更是已经直接反了,明国可以说是倾巢之祸就在旦夕,不要说储君之位了,就连夫君您的天子之位能保住多久也难说。”张氏与宋力刚是结发夫妻,两人还一起经历了二十几年的风雨,张氏陪着宋力刚从低阶军官到高阶军官,再到封爵,再到如今的天子之位,张氏与宋力刚的感情是极为深厚的,她可以说出其他人都不敢说,也不能说的话。

张氏长叹一声:“如今明国的形势其实就是靠着夏儿,更甚至,直接就是靠着八甲来压着,有夏儿在,有八甲作为后援在,外面那帮人再怎么闹,一时之间也不敢把明国给翻覆了。”

宋力刚缓缓点了点头。

张氏受到鼓舞,继续说道:“有夏儿在,八甲才会帮着我们,明国才能继续承续国祚,所以,除了夏儿外,还有谁更合适为储君呢?而且,除了夏儿外,还有谁能让我们真正放心交予储君之位的呢?”

宋家人都沉默了,静静思考着张氏的提议。

都不要去提把储君之位让给宋家别房之子,这一个想法,宋家人,包括宋知秋在内,没有一个人去想过,在有亲生子的情况下,谁家会把基业传给别房儿子?没有人会这么傻!

但是如今宋勇毅明显是不能再担任太子之责了,他已失了大势,而宋力刚只有一子两女,除了宋知夏外,倒真是没有人能用了。

不过好在宋知夏不是寻常女子,她心有大志,而且还有八甲人做为后援,把她立为储君,倒也合适。

只是,她是女儿身,朝臣们会同意吗?

张氏瞪了夫君一眼:“管他们肯不肯,他们不忠不义在先,待夏儿平定叛乱,他们还有没有命活着都难说,还需在乎他们的意见吗?”

此言有理,宋力刚恍然大悟,立时觉得胸口畅快了不少,压了好几日的淤滞一下子通了。

“好,立夏儿为太子。”宋力刚一言定下。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这一章肥吧

第205章 秋后算账

易储的诏书颁布了,与颁给特定对象的圣旨不同,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专用文书,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份易储诏书乃是宋力刚亲笔所书,意义重大,而诏书内容,就更是重中之重了,册立宋知夏为新太子。

诏书一出,全城皆惊。

册立宋知夏为新太子?

宋知夏可是女子啊!

若是她日后果真登极为帝,那可是乾坤颠倒,牝鸡司晨啊!

所有身在京城的文臣们热血冲头,想都不想,立时就要愤笔疾书、挥斥方遒,力陈女子为主的弊端,结果造反军们却不再攻城了,还立时就投到了宋知夏的麾下,而宋知夏竟然还照单全收了。

即将喷薄而出的精彩骂辞全都嘎然而止,硬生生的憋回了文臣们的肚子里。

憋屈啊。

可是为了性命计,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