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聂意娘道:“我只记得是哪年的除夕夜,在风波亭被杀的,只是风波亭好寻,时间却是不知”,小九道:“那从今年起,每年除夕去风波亭看看,若能救则救,只是要有个会功夫的”。

聂意娘笑道:“说曹操,曹操到,你瞧,那不就是个会功夫的”,小九顺着看过去,原来是童剑客,正吃佛跳墙吃得香哩。

聂意娘道:“这剑客虽是旧衣破裳,却每每要最好的酒,最贵的菜,竟是个不差钱的”,小九回道:“他护人一日赚千两,一年接两单就够花用了,只是不剃胡不修面,邋邋遢遢,那发油油腻腻,也不洗洗”。

聂意娘听得,悄悄问道:“王妈妈说他看上东家,是也不是”,小九低声道:“看上也无用,这两人根本不是一路,嫣娘齐整,这剑客又不修边幅,秀剑劝他几次,也不见他换衣裳”。

又说:“郑秀剑前月想拜童剑客为师,那剑客却说只收男徒,秀剑不服气,那剑客只说你有丹田么,女子本就卑弱,被男人护着就好,打打杀杀的与男子争名,功利心太强了罢,气得秀剑再也没上门”。

聂意娘吃惊道:“居然有这样一说,那玉女神剑,灭绝师太的,竟都是杜撰么”,小九道:“也不尽是,二郎庙的新庙祝也是个练剑的,说是和禁军教头打平手,秀剑假说自家表妹学武,花了银,讨来本书,每次还请毛婉妁当托-她本是余姚人,庙祝认不得,学了个把月,都说体内有感觉”。

聂意娘听得有趣,也要去学,小九笑道:“咱们都去目标太大,容易暴露,还是她俩先学,再来传给我们,等人人都强身健体,有恶事也有份保障”。

两人正说到兴头,却见那剑客留了朵红花在桌上,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安婆子怕闲汉们看到,又编排东家,便将那红花袖起,一言不发地收拾起桌子。

张小九和聂意娘看得无语,面面相觑。小九先道:“这是告白么,只留个花儿,被人捡走又是一出狐狸红花的公案”,聂意娘道:“我不知道说甚么好,只觉得此举不妥”。

等嫣娘收到红花,也不知如何是好,忙叫来小九舜娘出主意。小九道:“嫣娘你不好出面,还是我去说,你只将自家意思告诉我即可”。

舜娘笑道:“见过红叶流水传情诗,还有遗个香囊帕子的,总得有诗词题在上面,哪有只丢个花儿的,还不如扔个果儿,咱嫣娘也当个女潘安”。

嫣娘急道:“人家当你是个正经人,才请来出主意,谁知你竟编排起我来”,那舜娘连忙告罪,说道:“你若心许,我便寻几个心腹伙计,替你俩打理新房彩礼,让你母亲心满意得;若是不想,也请个有德有才,与他交好的,私下缓缓说了,他也就接了”。

嫣娘道:“虽说他那日救了我,可我也只敬慕他的义气剑术,若是要真过一生,恐是不协。我定要撑起王家,做大酒楼,不论嫁不嫁人,这点不变。但他说过不喜女娘争强好胜,前日那次是事急从权,以后万不许这样”。

“我听得这话,反驳说酒楼是我心血,怎能随意撇下,他说他一年几千银,虽比不得酒楼利银,也颇能过得去。又说我人物齐整,又有调理,等到他家,定能持好家业”。

舜娘道:“其实他这话也不差,一些女娘还向往这种日子哩,只是你不是那样的”,又说:“不论怎样,他的邋遢毛病是改不了,除非家里仆妇勤快,又有人耳边时时催促,过个三年五载的许能改好”。

嫣娘道:“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只这有德有才,与他交好的,该怎样找”,舜娘正在思索,小九笑道:“那剑客不是不斩老弱的么,咱就请李婆婆出山,定能以一当百”。

舜娘笑道:“每次嘴仗都要寻李婆婆,她人也老了,若没个接班的,以后怎得好”,嫣娘道:“我看桂姐近日学得有模有样,何香儿也伶牙俐齿起来,这两人若能出师,倒也不差”,说得舜娘小九都笑起来。

那李婆婆听得自家要去劝说童剑神,虽然心中打鼓,嘴里却下意识应承下来。等真要上战场,却是颤了几颤。

捧珠劝道:“干娘若是害怕,便不去了,也没人说嘴”,李婆婆道:“不行,我这将近六十年从没砸过招牌,怎能晚节不保”。

舜娘道:“婆婆,那晚节不保不是这样用的”,李婆婆道:“好舜娘,我正头脑乱混混,这次不要上课了”。

众人见那李婆婆走到童剑客面前,粗声大气道:“你这后生欠我十两银,先到后院说罢”,那童剑客瞧都不瞧她,只丢个十两在李婆婆脚边,继续埋头吃菜。

李婆婆怔了怔,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