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 (第1/4页)

后开口的宋清徽反而比叶军华的话更管用些,至少他一说完,王翠芬就立刻松开了叶小妹,拍着脑袋的叹气:“我都快被这丫头气糊涂了,现在要紧的是让她赶紧收拾了进城,忙完正事回来再收拾也不迟……”王翠芬说得很大义凛然,但是全家人都知道她的性子,正在气头上都没舍得真收拾小妹,等她晚上赶了一天路回来,还不得端茶倒水伺候小祖宗似的伺候着?

没有一个人对她的话当真,但王翠芬却很入戏的点了点头,觉得自己真聪明,接着又道:“反正你们俩已经吃了,东西也都收拾好了,那我去给小妹装两个红薯,带着在路上吃,谁让她这么磨蹭的。”

说完,王翠芬风风火火的去装早饭了,而机灵的叶小妹早就跑没影了,只剩两个并肩作战的大男人相视而笑,叶军华上前拍了拍宋清徽的肩,准备回屋把行李搬出来,小妹收拾就可以马上出发了。

叶小妹结婚全家人都很重视,叶军华当然也不例外,婚期那么赶他都攒了两天假,又额外请到了两天假,有这么多天假他自己结婚都够了,可见叶三哥有多重视这个婚礼。而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在全家人的努力下,叶小妹嫁得风风光光,可不只是他们生产队的头一份,就是镇上嫁姑娘也没这么轰动的,队里人说小妹这么有出息,这样的婚礼也配得上她,就是他们没在城里住过,不知道城里嫁闺女是不是也这么热闹。

叶军华当时目光就不由往小妹脖子手腕上瞧,心想城里姑娘嫁人也没这么风光的,这一套金首饰不管放到哪里都能引起轰动。

说到底,小妹能够这么风光得意,跟宋家,准确的来说是宋清徽的重视分不开。

宋清徽在队里待了三年多,其实一直都很低调谦逊,要不是他家长辈实在心疼他,寄来的包裹都要比其他知青频繁很多,这个实在瞒不住,队里人恐怕也没有机会发现宋知青家底厚。叶军华知道,娘和队里的婶子们私底下讨论宋知青的包裹,说里面有肉罐头啊糖啊布啊,说的有鼻子有眼,实际上都是她们的猜测,没有一个人亲眼看过宋知青的包裹里到底有什么。

这次和小妹结婚,宋清徽却不再继续藏着掖着,反而处事张杨了起来,没结婚就带小妹回北京探亲只是一桩,给他们全家人买布做衣裳,给小妹拍照,送珍贵的五金当彩礼等等,这些行为都和宋清徽平时的作风相去甚远,但效果却很明显。

如果没有宋家前前后后的这些“彩礼”,他们越是尽心张罗婚事,人家只会越觉得他们这是卑躬屈膝讨好宋家,把小妹也想象成死不要脸缠着宋清徽不放的那种姑娘;而他把对小妹的看重摆在明年上,小妹却成了十里八村最有出息也最让人羡慕的姑娘。

叶军华没有为人们的世俗眼光而愤怒,反而对宋清徽的处处用心而感动,所以他回来帮忙的这几天,房间被小妹占了,自己“无家可归”,也没有去找玩得好的兄弟借宿几日,而是直接跑知青点跟宋清徽睡了,理由是小妹占了他的屋子,妹夫得补偿回来。

实际上,他只是想找机会跟“妹夫”和好而已,毕竟婚礼都要办了,他们再这么别扭下去也不好看,而且叶军华知道了宋清徽对小妹的用心,先前对他“打着自己的旗号接近妹妹”的不满也就彻底烟消云散了。

同床共枕了几天,叶军华和宋清徽关系也确实有所改善,但他心里实在接受不了比自己还大的妹夫,宋清徽同样不想喊比自己还小的人叫“哥”,最后他们商量后决定按照以前相处模式,当然叶军华是再也不可能反过来管妹夫叫“宋哥”,所以现在是互称名字,以同辈人的身份相处。

说到照旧,宋清徽对王翠芬叶队长也是一样,按照惯例,他跟叶小妹结了婚,就应该跟着改口才对,双岗这边流行喊爹娘或是岳父岳母,可是这两种宋清徽都有点不习惯,要是喊爸妈的话他可能还爽快些。所以自从知道这边的规矩后,宋清徽就有点为难,还想着要不要提前“演练”几遍,后来看到了大姐夫,他的难题瞬间迎刃而解,因为大姐夫也不叫爹娘,而是很亲切的喊“叔”“婶”。

宋清徽当时就决定向连襟学习了,不过还是不太放心的私下问过叶小妹,主要是听说大姐由叶奶奶带大,不知道大姐夫这个称呼是不是代表着疏离,叶小妹这次倒是听懂了他的话,却很无所谓的摆手,“很常见啊,大哥二哥喊他们的老丈人也是叔呢。”

大部分人都没那么讲究,像叶大嫂和叶二嫂这种一进门就就改口,亲亲热热叫爹娘的媳妇,在乡下反而算少见的,这说明队长父亲和王翠芬同志比较有权威。

听到叶大哥和叶二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