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 (第1/4页)

孙子去隔壁的郡县躲上几个月,公子您怎么还往里面挤。”

桃花眸划过一道阴霾,顾城风沉了沉声,“老人家,朝庭难道不出面抚恤?”广阳镇灾患后,他除了下令彻察,还下旨让明州郡的官员安抚当地百姓的情绪,并控制流言蜚语。

没料到,在这偏远的小农庄还可以听到一个农民在议论帝王专宠男色。

这时一个驾着驴车的人经过,懒洋洋的口气中带着不满,“谁顾得上哦,这朝庭三天来一个小官,五天来一个大官,这些郡府的老爷们给他们接风都来不及,哪想得起我们这些老百姓!哎,大伙都说,这是苍月要亡国的征兆呀!”

驴车上的妇人急忙阻止,“就你多嘴多舌,这话能朝着生人乱说么?”说完,急着向顾城风点头,“公子,我家这口子一大早还没清醒,您别把他的屁话当真!”

那老汉似乎也警觉方才自已失口冲撞了当今的圣上,而瞧眼前的年青人,要是朝庭里派来的密探,那他岂不是犯了死罪,当下,再不敢开口,急急拉着牛车离开。

顾城风心中已有数,也不再追问百姓,反而引起恐慌。

他知道他这一夜的疾驰,动用了上千的影卫为他开道,一路上影卫接到前方的消息后,半夜喝令当地官员打开城门,还要备下帝王銮轿,准备好膳食,以备顾城风停驻歇息。

这样的动静肯定也惊动了不少地方官员,并从他的行程中判断出很可能是赴明州郡,所以,这些官员及早做好了接驾的准备。

半时辰后,顾城风抵达岐州府。

岐州的城门大开,从城门内辅出的地毯果然如老人所言,

直至城外半里地遥,因为广阳镇三千百姓之死,地毯并不采用大红,而是采用了祭祀斋戒所用的青色。

在城门下,地毯中央停着一驾帝王的辇驾,辂座为黑檀木所雕,大小规格等同于金殿上的銮座,辇架的四周撑起四根朱栏,挂着天青色的帷帐,只是顶端为金黄色的,绣有金云龙羽。

城门两旁已站了十几个岐州府的地方官员以及燕京城负责调查广阳镇疑案的刑检司的官员,个个皆冠冕朝服,

城门四周禁卫森严,皇城的禁卫军早已替代了岐州府的侍卫,四周不见百姓身影。

明州郡管辖着苍月和大魏的边界十六个州县,明州郡府府寅董加忠是地方大员,官居二品,与戴向荣私交甚重,这一次广阳镇之祸一起,明州郡府先是八百里加急奏报燕京,又写了一道密函派了心腹私抵燕京,递给了戴向荣,希望戴向荣能接下这个惊天大案。

多年驻守在大魏和苍月两国交界,让董加忠预感到此案很可能会引起动荡。果然,不出几日,流言四起,先是直指帝王男宠贺锦年,由此引发天降奇祸之说,而后,引起明州郡大量的商户南迁。

雪球愈滚愈大,现在连普通的百姓亦受其影响,草草地秋收后,就急急朝四周临县迁移。他自知,一旦人口流失超过岐州府的五分之一,朝庭追究下来,就不是掉顶戴的事了。

所以,今日迎驾,董加忠原本想皆力荐让百姓一起迎圣驾,起到安稳民心的作用。

而戴向荣和章永威担心的却是圣驾的安全,戴向荣主张自古以来大灾之后必生乱党,担心有人图谋不轨,趁机引发百姓骚乱不说,若是在百姓中混了刺客,一旦惊扰圣驾,谁也吃不起这个罪。

所以,断然请求禁卫军接下了岐州城门的防务,并清了场,除了燕京下达负责调察此案的官员外,只允地方四品以上的官员接驾。

顾城风不曾下马,只是放缓了速度进城。

众臣见驾,齐声三呼万岁。

顾城风居高临下,堪堪掠了一眼,为首戴向荣,原本是满面红光的脸,经此一役后,显得青白无光,后面官员皆半低着首,偶台首时,神情皆显萎靡不振。

顾城风瞄到戴向荣身后一臂之遥的是章永威,见眼里血丝弥漫,可见熬了数日不曾好好休息过,便问,“章爱卿,案子进展出何?”

“皇上,广阳镇之案,微臣已找出重要的证人!”章永威起身,上前一步跪下,脸上微露出慎重之色。

顾城风脸上呈出笑意,戴向荣见状,一揖,带着询问的口气问道:“皇上,董大人在郡府内另僻一处行苑,皇上的意思是?”

“去行苑!”顾城风抬首看看日头,见日头已趋正中,嘴角不觉微挑出一丝笑意,料这依这个时辰,贺锦年午后便会到达岐州,若顺利,半时辰后两人便会相见。

顾城风的决定倒让戴向荣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