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 (第1/4页)

以及包括矿业在内的基础工业和有关工业创造了发展和繁荣的契机·使得各产业部门都得到飞速扩张。

整个制造业增长30倍以上,化学工业增长96倍以上,1918年下半年主要产业的利润率达到55.2%,其中个别时期更高达1916%,造船业也达到166.6%。

从效率上看,日本工业崛起的速度实在惊人。通过世界大战,日本从明治以来的长期人超国而一跃成为出超国,产业结构也从战前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14年,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45.1%,工业比重为445%·大战结束时农业产值比重降为35.1%,工业产值比重上升为56.8%)。

而日本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三菱、三井、住友、富士等财团高度垄断了日本的工商业,和国家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这些财团在中国大量投资的时候,自然得到国家在背后支持,本土作战的中国企业往往竞争不过日企。

195年·大隈内阁向中国提出21条,要求扩大日本从“满蒙”到中国北部、中部以至南部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权益,通过各种手段急剧扩大了对中国的贸易额和投资额,这些都是三菱、三井等财团在背后推动的,因为国内狭小的市场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日本人侵占中国利益还是比西方国家有优势的。不过,三井、三菱、住友、富士等几家财团赚了那么多钱,有机会剪剪他们的羊毛也不错人,让他们知道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司徒南手指轻轻地敲在桌面上,自言自语道。他想到了3年后东京大地震,几乎把日本震瘫了。地震、大火、海啸,报应来得如此猛烈!

东京、横滨、横须贺等港口被毁,上万条船只被损,各种工业区毁于一旦,**成以上的房屋倒塌,几百万人无家可归。

从经济上,做空东京股市,打压日元汇率,套取日本黄金ssss=嗯,应该够他们喝一壶吧!只是这样一来,会不会遭到他们疯狂报复呢?嗯,还是得隐秘些。

想着埋伏日本经济,让他们雪上加霜,司徒南异常兴奋。这让他想起当初在纽约疯狂做空股市的情景。

他小声吩咐何永元道:“你找人在东京注册一家金融公司,不用美华的名义,随便什么名义都好,规模不用太大,算是皮包公司吧。然后雇佣一些本地人,让他们出面,从事东京的证券金融业。

这两年时间,先让他们练练手,熟悉一些业务,同时也考察他们。等他们熟练后,再注册多几家类似的公司,我有大用!同时密切留意三菱三井这两家财团的动向,记得注意保密。”

“好的。”何永元掏出本子,记录司徒南的吩咐。他心里有些疑问,美华公司明明在东京有分公司,其实可以打出自己的招牌的。

老板肯定在玩阴谋了。何永元心想。见司徒南没有解释的意思,也就不问,点点头出去了。他要做的是把司徒南的命令传达下去,自然有相关的人处理了。

想到几年后,可以在日本人的伤口上踩上踹上几脚·司徒南心情大好。走出甲板上,看着平静的东京湾,沿岸烟囱耸立,真是漂亮极了。

只是·怎么看都有点像是“虎口”呢?大凶之地啊!

船头甲板上,有个美丽的身影,坐在太阳伞下,面朝大海,很是闲适的样子。这是威廉号到达日本的第三天了。回程的时候,船上多了位客人,她就是女才人吕碧华·这个女人要周游列国,所以搭上了这趟顺风船。

司徒南和吕碧华不是太熟,算是一般朋友。上岸溜达的时候,也交上吕碧华。刚刚不久,他们才从说中的银座回到船上。

“吕小姐对东京印象如何?”司徒南问道。他想知道吕碧华这样的“原住民是如何看待日本的。

“很开放,也很固执。他们欣然接受对他们有利的东西,并努力学习,一丝不苟。

想那银座就是座完全西化的新城·交通、电气、建筑、服饰乃至语言,全都学习欧洲,至少国内除了租界就没有这样的地方。”

吕碧华道。“同时日本人又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传统·距离银座不远的千代田地区,却保留着日本传统的宫殿、街区,还有传统建筑,跟西化的银座形成鲜明的对比。好像有些格格不入,但日本人却坦然接受了这样的存在。这样的民族,可敬可怕!”

吕碧华道。

司徒南点点头。

吕碧华的态度也代表了中国大部分知识分子或者上流对日本的看法。这个时代的先进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