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部分 (第1/4页)

前几天,他在工头面前也是这种表现。工头告诉他,下个月还有一批新的机器要到岸,工程队扩大,到时就把他提拔提拔一下。

所以这几天,老七的表现一直很抢眼,似乎有无尽的力气一样。

“兄弟啊!听哥哥的话,耕田是没出息的,干脆把你那几个弟弟都到工地干活,你们几兄弟同心协力,哪里需要家里的老两口再去受罪呢。”

老七好心提醒道。

“对了,如果年纪还小,就送他去上学吧!不用钱的,学点文化出来,也有个好前程,别吝啬那几个钱,不值得。”老七心有感触道。

他原来认识一个工友,干活没他厉害,不过人家上进,读书好,以前在农场的时候,积极上夜校,结果现在人家已经成为工程队的中队长,也就是老七的上司的上司。

这事让老七耿耿于怀,后悔当初在农场的那几年怎么就学多几个字呢?不然现在也不用为即将当一个小队长沾沾自喜吧?

他还知道,原来农场有些有文化的人,参加保安队的时候,通过选报考试,考上了军校,听说正在培训外语,准备要派到外国去留学呢!

时至今日,老七有些明白,为什么当初那个农场经理说,多学几个字,将来你们的混得要比别人强很多。

“滴——”一阵嘹亮的哨响,稍作休息的工人又被赶上工地,冒着灼灼炎日继续挥洒着他们的青春和汗水。

“家里的老幺过来,就送他去读书,听说学习成绩不错,以后光宗耀祖就靠他了。”

老七猛踩油门,推土机发出阵阵怒吼,像是不甘,有些发泄地把土方狠狠地铲倒。

第134章和祖国的关系

劳动创造幸福,前提是劳动者能享受劳动成果。

看着一点一点正在成形的六车道高速公路,何永元有些疑惑。“少爷,这会不会太浪费,四车道就够了。”

“呵呵,唐山路是贯穿新唐山市的干道,六车道一点也不宽,现在如果不考虑未来的发展,将来路边的建筑修建起来后,再改建就麻烦了。”

司徒南解释道,笑了笑,“你不觉得从码头一上岸,就进入这条宽阔笔直的公路,很有气派吗?让人感觉到南华工业化的决心。”

唐山路从码头到城外正在破土动工的南部工业区,直接经过新唐山市市区,把失去分成东西两部分。

自从南华从美国、德国招来的大批规划专家,新唐山的建设进城加快,城市规划也更加细化。

城市也被人精致地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比如西片是商业区,集中了南华的大公司银行。东片是政府机关、文化中心和住宅区,南华的权贵们的府邸大多数都集中在那里,包括司徒公馆。

而新来的移民则居住在南部郊区,沿着唐山路向南,越来越向工业区扩展,已经自发地出现了市集小镇。

身材矮小,皮肤黑黝黝的爪哇土著人意识到商机,把田里的作物运到华人聚居处贩卖,生意火爆。

“人都是趋利的动物,普通人更加不会考虑太高深的问题,他们只想过得更好。”

司徒南指着不远处正操着别扭的粤语和华人移民讨价还价的土著小贩,轻声笑道。

“现在大搞基建,每天都涌入那么多人,对那些头脑灵活的土著人确实是个很好的消息,他们随便出售什么东西都赚钱。

如果是我,我就去乡下收购白菜,运到城市去卖,如果跟工程队搞好关系,达成长期合作,不用几年就发家了。”何永元笑道。

“说的也是。要不我放一个月假,让你去做菜贩子?看看能赚多少?本钱就从100南华元开始好了。”司徒南笑道。

“好啊!”何永元点点头,看出司徒南心情很好,他也乐得开开玩笑。

司徒南想了想,又道:“城市里的土著其实和乡下的土著有很大不同,他们更有商业头脑。在欧洲人没到来之前,到南洋做生意的大多数阿拉伯商人,他们把伊斯兰文化带到南洋,同时也把商业文化的种子传给南洋的土著。

以后,随着我们的经济强大,让南华的土著人不得不依附我们,我们的文化越来越强势,大力推广汉语文化,同化他们不少难事。”

说完,发动汽车,向正在形成南华金融中心雏形的美华路开去。

他们要出席一个破土动工仪式,见证南华的金融业的一个传奇诞生。

眼尖的罗伯斯看重的新唐山的发展潜力,在南华金融业只有美华银行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就准备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