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部分 (第1/4页)

两广是大敌,他们有充足的资金,有成熟的政府系统,而这两样恰恰是吴佩孚缺少的,毕竟他只是将军,有很多问题是不能靠打仗解决的,比如老大曹锟就成了他的拖累。

曹锟公开贿赂选举,视国法无物,在天下人面前丢进脸面,北京政府大失民意,政权的权威降低到最低点。

这不仅造成直系军队士气低落,军中将领不满,同时也让对手更理直气壮。

吴佩孚有种跟时间赛跑的感觉,心里升起一丝疲惫,事态发展不如人意,只能咬牙坚持下去了。

下午,吴佩孚召集张福来、彭寿莘等悍将开会,组织军队反攻。

“……危急存亡关头,我们不能再留后手了,各部集中兵力,准备决死反攻!”吴佩孚坚决道。

张福来、彭寿莘等将领都是吴佩孚嫡系,从北洋三师跟着吴佩孚一路杀过来,不用吴佩孚督促他们就生起决死之心。

接下来的几天里,吴佩孚阵前督战,直军拼死反扑,喷发的能量让奉军上下忌惮不已,不敢怠慢。

吴佩孚的命令传到古北口冯玉祥处,冯玉祥撇嘴冷笑:“吴佩孚顶不住了,他现在已经无暇顾及我们了,就让他跟奉军死磕吧!”

冯玉祥在电报里客气地敷衍几句后再也没有任何回应,暗地里已经发生惊人的变化,麾下的军队开始调转枪口,准备杀回北京。

阴谋或者大事即将来临的时刻是难熬的,时间好像被一点一点地放慢,一种凝重的压力扑面而来。

冯玉祥着急地等待北京方面的回应,表面上却要装出信心十足的样子,一名军官拿着电报,兴冲冲地闯进来。

“大帅,好消息,孙岳将驻守大名的军队调到北京南苑了,我军返回北京一路畅通了!”

冯玉祥马上从椅子上腾起来,夺过电报一看,身体兴奋得微微颤抖:“真是天助我也!”

“曹锟无道,吴佩孚助纣为虐,国家不能落入这些人手里,现在正是我军奋起,拯救国家的时刻。命令鹿钟麟部立刻返回北京,联合孙岳将军控制北京。”

10月19日,前线直军正合奉军死磕的时候,饱受吴佩孚挤兑的冯玉祥部倒戈北京,此前奉命监视冯玉祥部的胡景翼部,和助手北京的孙岳部联合起来,里应外合,轻易控制北京。

总统府被包围,曹锟被软禁,结束小丑般的总统生涯。

孙岳走进总统府,面见老上司曹锟,几天不见,从风光无数的总统沦为阶下囚,如同从天上掉到地狱,曹锟苍老了几岁,见到孙岳不禁怨恨,还有疑惑——“曹某待你不薄,多次在逆境中提拔你,还把北京城交给你,你就是这样对待我的!为何?”

“老帅对我,我感激不尽,但这是私恩,不能抵消我对你的所作所为的不满,那是大义,我问心无愧。

如果吴佩孚再胜一场的话,别说他不容我,就是老帅你也容不下了吧?功高震主啊!”

孙岳坦然道。

吴佩孚在北洋独树一帜,跟诸多北洋老人关系不和,孙岳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直系分为曹锟的保定系和吴佩孚的洛阳系,曹吴两人关系好,并不代表两派之间的利益纠纷。

曹锟死死地盯着曾经信任无比的将领,对方的眼神坦荡,一点也没有避让,更没有愧疚。

良久,曹锟一脸死灰,长叹中夹带无穷的悔恨:“唉。他看在我的面子上没把你调走!我对不起子玉啊……”

23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人,联名发出了呼吁和平的漾电,发动“北京政变”。

25日,冯玉祥等人在北京北苑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国民军,推冯玉祥为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胡、孙二人分任副总司令兼第2、第3两军军长。

据说,冯玉祥看紫禁城的小皇帝非常不顺眼,准备要给溥仪一点颜色看看。

消息从北京传出,中国政坛大地震,就连南方火热朝天的北伐战事几乎不为舆论关注。

最震惊的莫过于吴佩孚了,早在前一天,吴佩孚受到后方发来的电报,驻守保定的16旅旅长,曹锟侄子曹世杰发来电报,所部被不明军队包围,和北京的联系中断。

吴佩孚意识不妙,顿感事态严峻,拼命联系后方,可惜发去的电报如石沉大海。

次日凌晨四点,吴佩孚还在梦中的时候,电报主任脸色惨白地闯进他的帐篷。

“反了,冯玉祥他们造反了。”电报主任颤抖的声音像子弹一样穿过吴佩孚的脑袋,他拿着电报,一时天旋地转,不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