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部分 (第1/4页)

不到半个小时,从长江北岸的汉口一侧的造船厂下水,招商号在长江上溜了一圈,停在对岸的武昌码头。

宋炜臣在自己邀请虞洽卿等人到家里做客。

武汉三镇有明确的分工定位,汉阳是工业区,工厂林立,汉阳铁厂、扬子机械公司、武汉造船厂、兵工厂、拖拉机等重化工企业集中成工业重镇,规模宏大,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汉口是商业区,市场繁荣,多银行洋行,是武汉的金融、贸易中心。

而武昌则是机关办公区和大学城区,少了工业区的轰隆和商业区的喧哗,气氛变得安静、悠闲又庄重,和对岸完全是不同的时间。

宋炜臣的房子在东湖湖畔。东湖湖畔除了大学城幸运能在此落成,周围都是中央政府和武汉市政府的政府机关,走进了这里就相当于走进了南中国的心脏。而且这颗心脏比北平的中南海和紫禁城更强有力。

几辆汽车组成的车队在八车道的中华大道驶过。

杜月笙好奇地看着旁边经过的一栋栋建筑,中华大道两边的建筑不高也不雄伟,不过每座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如财政部、交通部、实业部、中央银行、最高法院、致公党总部等……

看得杜月笙眼睛直跳,他屏住呼吸,不想轻易放过经过的每一栋建筑。

“外面那些楼啊,外表标有名字的也就那么一回事。里面都是衙门。还有些名字不起眼的,如果电线很多。周围特别安静的话,可能就是情报局之类的单位,这些人最不好惹。”

虞洽卿看着窗外对杜月笙道。

从上海来两人就同坐一辆汽车,宋炜臣坐在另一辆车里。不妨碍虞洽卿和杜月笙交谈。

没想到从虞洽卿嘴里还能说出这样的道理,杜月笙看了看虞洽卿,见虞洽卿有几分开玩笑的意思,也不知道这家伙说的是真是假,脑子里却突然浮现出青帮的对头——王亚樵那张脸,怎么青帮就不像斧头帮那么幸运有政坛人物支持呢。

“嗯,还是财神爷神通广大,没有你指路,我还真不知道衙门的门口在哪呢。”

杜月笙有些谦卑地笑着道。略过情报机构这个敏感话题。

车子驶过中国铁路公司总部时又听到虞洽卿兴奋道:“前面就是铁路公司了,上次董事局开会时我和张老来过。虽然在汉口也有一栋办公大楼,大家有时候还是喜欢到这边开会。”

“哦。”杜月笙应了一句。心想:虞洽卿提起铁路总公司中那么兴奋,看来有个股东身份,真让他得意忘形啊。

晚上,在宋家举行的小小的宴会里,很是热闹,来了本地的不少绅贵富翁。

虞洽卿受到本地富豪们的热情欢迎。他们对上海的商业似乎感兴趣,虞洽卿和这些人讨论起来很有话题。倒显得杜月笙有些被冷落。

人们更巴结的是宋炜臣,看着众星捧月的宋炜臣,杜月笙都不得不羡慕这家伙的权势。

“怎么当年自己就没巴结上宋子文呢!”

虞洽卿心里也暗暗羡慕嫉妒恨啊!听到耳边杜月笙自言自语,他心里又平衡了。

杜月笙对自己的社交本事有些自信,几天下来的确认识了不少本地的人物。

这次来武汉是带着诚意,代表青帮和中央政府和谐共处的。

只是让他有些失望的是,他没见到宋子文也没见到林一民,武汉政府的大人物们似乎不怎么看重他这位“带刀十万”的青帮大亨。

几天后,虞洽卿带给他一个消息,如果放弃鸦片生意,参与大上海建设计划,武汉方面就接纳他杜月笙。

“话是宋炜臣传过来的,做主的是税警团的老板。”

虞洽卿一脸郑重地对杜月笙道,手指了指天。

杜月笙闻言心头一震,税警团隶属于财政部,老板是谁就呼之欲出了。

只是放弃鸦片生意,青帮就——杜月笙还是很是肉疼。尽管对这个结果,他早有心里准备。

可是真正要面对时,还是挺不舒服,所以一下子沉默下来。

见杜月笙眉头深锁的样子,虞洽卿忍不住提醒他两句。

“卖大烟毕竟伤天害理。从前汉口的大烟也没人管,自打抓了好几批烟贩子去劳动后,武汉这边基本没人敢碰这生意了。

上海的情况特殊一点,但形势总不会一直不变,现在税警团进了上海,几年后革命军就不会开进上海?眼光还是放远一点吧!人家都让你参与上海建设了,这可是快肥肉啊。”

虞洽卿语重心长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