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部分 (第1/4页)

“哪来的合金冶炼,我们只是冶炼钨丝做灯泡而已。”刘鸿生打了哈哈道,“不过,总把矿砂白白卖给外国人就亏了。”

美华矿业公司从德国引进的钨合金技术消化了不少,开始逐渐建起了自己的冶炼厂。

类似的冶炼厂,不仅美华矿业在投资,眼前的许舟洋就是其中的成功者,只是刘鸿生找过许舟洋合作,美华电气公司不能让出这块市场,双方谈不拢,刘鸿生只好自己干了。

“哼!”许舟洋有些不屑道,对于自家的美华电气以及和美华电气关系密切的美国康明斯电气公司,他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美华动力研究所就在他的管理之下,而且美华电气公司和大名鼎鼎的美华实验室关系更密切。

心想:你丫不好好开矿挖煤,还学人家搞技术研发了,就凭你们从德国佬那学来的二流技术能行么?

“说什么呢?看你们的样子要吵起来了?”

司徒南走入船舱,见刘鸿生和许舟洋两人脸色不渝,便问道。此时的他已经把外面的下关码头的繁忙景象抛之脑后了。

“没什么。美华矿业要我们美华电气的发电技术设备,却不给我们美华电气及时提供燃煤,他们把煤首先送到自家的工厂去了。”

许舟洋耸耸肩,淡淡地说道。

刘鸿生想说什么,却被司徒南阻止了,司徒南微微一笑,很快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美华系内部企业要内斗了。

本土派和留洋派有矛盾,德国系和美国系也有矛盾,广东派和江浙派也有矛盾,中国派和南华派也有矛盾。总体上,合作大过竞争,但人嘛,总归是自私的,发生内斗一点也不奇怪。中石油和中石化还整天狗牙狗呢,偶尔也联合起来会咬中海油。

“你们一个发电的,一个生产灯泡的,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呢?就为了那么一丁点的利益,一座小小的冶炼厂?一条小小的钨丝就争起来了?”

司徒南有些无语道。

刘鸿生看了司徒南一眼,有些惭愧,略带无奈道:“宋氏最近投资电灯行业,找了我合作,正好我也想把钨这个产业做大。”

“正好国内实施电气化,电灯是个朝阳行业,市场那么大,难怪那么多人动心。”

司徒南道,一下子明白了,偏偏这一块正是美华电气的利润来源之一,许舟洋想用电器制造的利润补贴电力工程建设和技术研发,自然不肯轻易相让了。毕竟通用电气发家主要就是靠电灯制造。

尽管有些闹心,但司徒南更多的是欣慰,因为美华系的诸多产业都发展起来了,各公司各部门向上下游发展过程中才会发生纠葛。

刘鸿生和许舟洋虽有些别扭,司徒南一点都不担心他们会真的打起来,因为他们共同的利益更大,到了上海,他们一下船就勾肩搭背考察氢氟酸工厂以及冰箱工厂。

美华矿业提供原料萤石,美华电气制造产品,站在他们中间的是美华化学厂。

367制冷变革——氟利昂

司徒南到了上海不久就参观宝山新港区工业,考察钢铁厂、发电厂、化学厂、电器厂等重大项目,其中和冰箱相关的制冷剂工厂和压缩机工厂最让他上心。

制冷剂工厂建在长江边上的新港工业区,和宝山港码头比邻,交通便利,有门泊东吴万里船之盛景。

制冷剂项目受到美华财团上下的重视,宝山港为此划出一段码头建堆场,存放着从长江上游运来的原料萤石,还建了一段500米轨道连接到化工厂。

从天空鸟瞰新港工业区,制冷剂工厂只是所在的美华化学工业区的一小部分,看起来不太起眼,远没有不远处的宝山钢铁厂名气大,却掀开了中国家电制造走向世界的关键一幕。

经过复杂而严格的工序,萤石先被合成氢氟酸,氢氟酸经过进一步化学反应制成二氟二氯甲烷,也就是氟利昂。

在刘鸿生、许舟洋的陪同下,司徒南走进位于制冷剂工厂,目光从化工厂那几座耐高温高压腐蚀的容器罐略过,心中微微有些激动。

因为江西上饶的萤石运到上海,经过层层的化学工序,从反应塔上出来时,已经变成了司徒南期待已久的制冷剂——氟利昂。

“美华制冷实验室利用氢氟酸生成二氟二氯甲烷,我们把它命名为cfc…12或者r12;照你的说法叫氟利昂。经过试验,氟利昂制冷效果理想,效率远高于氨、二氧化硫和丙烷为主要成分的传统制冷剂。

最重要的是它安全无毒、不易燃、不腐蚀。取代不安全的丙烷类制冷剂将毫无疑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