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部分 (第1/4页)

华界崛起,相对而言,租界就是衰落。毕竟租界崛起建立在华界局势动荡,军阀混战的基础上。好比国内改革开放,香港失去窗口功能,也就那么一回事了!

大上海计划建成后,在美华系企业带动下,数十家中国公司在江湾投资,江湾有望取代租界成为上海新的金融和商业中心,“我看好江湾二期,那里是上海最有潜力的商业中心。”

作为一名野心勃勃的地产商,沙逊迫不及待,不能眼睁睁地错过上海华界快速发展的机遇,他构想的捷径是和美华银行合作。

“原来看中的地方不在租借,在外面你说话不好使啊,没有英国龙虾兵保护你的投资,你就不怕——?”

小嘉道理问道。

他把自己当成中国人,也入籍了,和东南亚千万华人一样拥有中国、南华双重国籍。这是他和沙逊的区别。

在租界有洋人保护,沙逊家族的确很少投资到租借以外的地方。

“我想,在亚洲,没人能撼动致公党的统治地位,就算列强也不可能。”沙逊沉默了一会,徐徐道。

小嘉道理点点头,明白了,眼前就是个明白人。

同是犹太人,两人关系一向不错,沙逊要参与开发江湾,对租界的资金投资上海华界地区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美华银行虽然在大老板的指令下收缩投资,收拢资金,那也只是在其他方面,上海还是美华财团投资的重点,于是小嘉道理爽快地答应了。

上海人口已经超过35万,是南方几个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之一,比北方第一名城——北平人口要多五六倍。

宝山新港工业区就有十万的产业工人,这些普遍属于收入比较高的人群,如果加上租界里的5万人,里面有钱人比较比较高,美华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仅上海一地,就有5万人买得起售价千元以下的汽车。

上海汽车广告效应很好,千元以下的国民汽车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

梁思成开着新买的上海牌汽车,旁边坐着他相敬如宾的妻子林徽因,夫妇俩有车有房,从事喜欢的建筑行业,生活乐无边。

建筑事务所承接的南京长江大桥规划已经完成,夫妇俩的表现得到建筑事务所老大茅以升的肯定,还发了一笔丰厚的奖金,这不,回到上海正好碰上汽车公司新车上市促销,就买了一辆上海牌汽车。

夫妇俩正赶去参加徐志摩的生日宴会。

“你还别说,这车子还不错,4匹马力足够在市区奔驰了!”梁思成转过头来笑着对妻子道。

他嘴里说着奔驰,但车速不过3公里,驾驶汽车稳妥得保守。

林徽因看在眼里心里好笑,这个丈夫有时可靠得有些闷。

这是他们家的第二辆汽车,她也挺喜欢这款车的,笑道:“忙了几个月,总算协助茅以升先生把长江大桥规划完,又为了高速公路忙碌,说起来国家发展太快了,快得让我们和上海的朋友都生疏了,真羡慕他们在城市里优哉游哉的生活啊!”

“改天约他们去郊游也不错,反正我们有车子出行方便。”

梁思成笑道,深情地林徽因一眼,心想:不是我开车慢,而是我宝贝你,生怕你出一点意外。

经过长江大桥的考验,茅以升先生有意把钱塘江大桥的设计交给他们夫妇俩,在钱塘江大桥项目启动前,他们夫妇俩在上海能享受一段难得的假期。

有车有房的不只是梁思成和林徽因,还有结婚一年的徐志摩和陆小曼。

和梁思成和林徽因住在小区的商品房不同,徐志摩和陆小曼在江湾买了一套两层楼的别墅,据说徐志摩为此向上海女子银行贷了一笔款。

“上次父亲把他们骂了一顿,搞得大家都不痛快,你说他们会不会对我有意见呢?”

来到徐志摩的别墅,梁思成有些担心地问了林徽因一句。

“公公的为人大家是清楚的,不会迁怒于你的。我们希望朋友过得好,真诚以待,相信他们也是如此。只要志摩和小曼过得好,旁人的意见有什么关系呢?”

林徽因解释道。

汽车一停在别墅门口,就看见胡适笑着迎过来。

胡适丢了官,回到大学做校长,和一帮文化朋友人讨论文学和哲学。

“想找你们俩聚会真不容易啊!建筑工程师天天都要呆在工地上吗?”胡适打趣道,热情地和这对小夫妻寒暄。

“长江大桥非同小可,茅先生抓得紧,建筑事务所的同事们都被他拉倒工地上,我们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