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部分 (第1/4页)

说多一句,武汉政府和英美法关于上海租界的谈判中止了,最终没能收回租界,不过实现了中外共管的局面,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董事会里一半董事是中国人,租界的警察、公职人员全部按照一半中国人,一半外国人的配置。

没有中国允许,外舰不得驶入黄浦江。

这是个扯淡的结果,不尴不尬,所有人都知道,世界越来越不太平了,这只是权宜之计。

“这几年,什么都好,就是当不成上海市长!”杜月笙这样对张静江抱怨道。

你个流氓头子还想当市长?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张静江心里冷笑,不久前上海市长空缺,杜月笙恬不知耻地在买通报纸,为自己正名,赢得不少人的支持。

可是,他的苦心一点也没打动宋子文等人,武汉政府对此不屑一顾。

“找你有事,中央准备修筑西北铁路,宋总理指定找你投资,不低于2000万元。”

张静江道。

杜月笙惊讶,投资铁路是好事,他有意投资东北铁路,但投资西北铁路就不是好事了,那些地方鸟不拉死,把钱投进去能收回来吗?

现在居然有人指定自己去投资,他马上愤怒起来:“讹诈!这是公报私仇,还有没有王法啊?”

虽不指名道姓,但大家都知道他说的是谁。

报应来得真快!

王墨林心里想道,作为青帮的军师,杜月笙的助手,他明白,别看杜月笙把自己包装成奉公守法的商人名流,但本质上还是个流氓,浑身都是破绽。

武汉那些人要收拾杜月笙,不会有太多顾忌。杜月笙不久前收拾盛家老四,据说总理夫人不得不卖掉百乐门的股份,给兄长还债。

万墨林想得没错,就像司徒南早已淡出夜巴黎,宋子文也不希望和百乐门扯上什么关系,就顺水推舟,逼迫盛七小姐卖掉百乐门股份,别再和上海那些人有什么勾当。

今后宋家的生意,可要做得干干净净。

“话我带到了,是公报私仇还是讹诈,什么都好,你得给我准备好钱修铁路!”张静江笑道。

说起来这事也他脱不开关系,铁路计划是他提出来的,去找宋子文要钱,宋子文就把矛头指向杜月笙,并指定杜月笙投资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只是铁路计划的一部分,和东北、华北,甚至内蒙的铁路项目相比,很不受投资者的欢迎。

尽管政府鼓励投资,特意划出沿线的土地给铁路公司,并把沿线的矿产、石油资源优先让铁路公司开发,但投资者更愿意选择其他铁路投资。

2000万元要不了杜月笙的命,却要了他半条命。

但若是不从,那么轮船招商局、中汇银行、三鑫公司很快面临政府的打压,而那些竞争对手会一拥而上,抢走杜月笙的生意。

一看张静江的“你看着办吧,我爱莫能助”的样子,杜月笙立刻慌了,立刻拉住张静江的手,央求道:“老哥,你要帮我啊!总不能袖手旁观看兄弟被欺负吧?”

“你啊,还是读书少,少见识!”张静江手指着杜月笙调侃道,“你以为堂堂总理心胸那么小?实话告诉你吧,兰新线并非无利可图,相反,好东西不少呢!”

“哦?快说说!”杜月笙来了兴趣。

张静江这才从怀里抽出一张纸,上面简单地概括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的地质矿产报告,递给杜月笙道:“青海有国内最大的钾盐矿,可以生产内地紧缺的化肥。至于新疆,就更不得了了,煤矿比山西还要多,而且还有石油。

呐,就这这个地方,克拉玛依,地质考察队对原来的矿井深度发掘,发现了一个大油田。

根据中央政府的规定,铁路公司拥有优先开发沿线矿产的权力,也就是说——”

张静江没往下说,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杜月笙眼睛就冒起绿光了,像狼一样,脸上写着两个字——我要!

“此事当真?”杜月笙心里还是有些怀疑。

张静江点点头:“前提开发是困难点,两千多公里的铁路,工程量庞大,不过线路已经勘探好了,努力做下去,不是无利可图。”

接着他有盘点西北铁路的股东,财政部当然少不了,铁路总公司也跑不了,美华银行也不例外,最积极的是钢铁公司和石油公司。

吴佩孚也带领西北军,准备投资500万元。

杜月笙心里已经明白,这条铁路肯定不会赚很多钱,但有那么多势力参与,肯定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