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部分 (第1/4页)

这次也不例外。

强渡马斯河是计划关键,德国飞机对马斯河防线狂轰滥炸,德国重炮向对岸发炮,马斯河南岸的法军几乎崩溃,古德里安没在城里休息,就命令工兵连夜塔桥,第二天一早德国坦克部队就冲过马斯河,迎面对上增援过来的一个法国步兵师,将他们击溃。

接下来,德军和法军展开一场坦克大战,结果德军大胜,古德里安根本没时间庆祝胜利,就争分夺秒行军,去抄英法联军的后路。

马斯河一役,仅有一个不满编的法国步兵集团军根本无力招架,此时法军主力不是躲在马奇诺防线后,就是在比利时,和英国人一道抗击德军b集团军群。

马斯河防线被打穿,死神的镰刀降临,无论是马奇诺防线还是比利时的法军,都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他们要输了!

后来的局势却是如此,法国兵败如山倒。

希特勒欣喜若狂,丘吉尔却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困在敦刻尔克港的英国远征军,实施后来大名鼎鼎的发动机计划。

(不过若是输了这场战争,发动机计划好像意义也不大了。)

一个半月,仅仅一个半月,法国就灭亡了,德军兵不血刃就开进了巴黎。

纳粹铁骑横扫欧洲,给世界各国上了一课,原来仗可以这样打的,法国人的军力并不差,装备甚至还要先进一些,输就输在观念上,他们太墨守成规了。

……

“精彩!德国人给我们诠释什么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好好地上了一节课。”

“又是一个卧薪尝胆,励志故事。”

武汉,军委会,李、白、司徒勇、邓铿、苦艾等大佬讨论欧洲的战争。不仅他们关注欧洲战场,总理府也在时刻关注。

武汉如此,东京如此,南华如此,莫斯科和华盛顿也是如此。

人们再次见识到闪电战的厉害,甚至被德军的强大吓到了——德军秒杀世界第一陆军!

德国人的胜利让军委会受到鼓舞,他们坚信他们走的道路是正确的,要求总理府同意新一轮扩军计划。

“扩军500万?不!我不答应!没那么个必要。”

宋子文一听就不干了,军方居然提出扩军500万,他很是惊讶,接着又问了一句,“要对谁开战?”

对谁开战?

答案有三个,分别是英法,苏联和日本。

对英法开战,主要是为了收回租界,欧洲爆发战争,英法无暇顾及东方,不用扩军也可以收回租界,租界是瓜熟蒂落的结果。

那么,还有谁?

日本还是苏联?

李白、司徒南这些军方将领有不同意见,海军和陆军意见也不一样,陆军要北上,海军要南下。

这战略选择不好选择,北上还是南下?

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利弊,军方和总理府没商讨出个明确结果,不过达成共识继续扩军,总理府同意把军队规模扩大到300万,改名为国防军,国家转入半战时状态,动员退役军人参加入伍,职位向女性开放。

开完会,宋子文、林一民、宋美龄、苦艾几人聚在一起,谈论局势。

宋美龄首先说话:“又让他猜对了,德国人轻易就打败法国,世界第一陆军就这样德性?”

她口中的他,自然是司徒南,开战之初,司徒南的电报就来到武汉、新唐山,他预测德国会战胜法国,欧洲局势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更本性改变,武汉和新唐山要做好准备。

宋美龄对此不信,没想到司徒南的话又应验了,好胜的她输了一场,忍不住把气撒在法国人上,口气尖酸评论法国。

苦艾不接话,心里暗暗震惊,司徒南发给他的信息中,不仅预测战争走向,还特意提到阿登森林是战役的关键。

这说明了什么?

如果司徒南不是预测能力极强,就是收集情报的能力极强,对他的话应该保持一致的态度——相信他。

苦艾没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见宋美龄看过来,他笑着摇摇头:“结果出乎意料,我们对欧洲的情报收集能力有限,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日本和苏联上。根据情报显示,日本和德国可能会签订秘密条约,日本人坐不住了。”

说完,看了看宋子文。

德国人最想结盟的还是中国,无论是进攻苏联还是进攻英法,两国都有合作空间,开战前,两国大规模军事和工业合作,国防军的很多装备都和德军类同,军中对德国态度友好。

既然德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