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部分 (第1/4页)

三大汽车公司,西海岸的飞机制造商,全美的钢铁、化工行业的巨头等,很快接到政府的军工订单,各种坦克、飞机、军舰,枪支弹药的生存计划,几乎无限数量地分发到大大小小的工厂里。

巨人公司卖得火爆的丝袜就不得不停产,转而生产降落伞和其他军用物资,比如。

东京,一片欢腾,山本五十六成为国家英雄。

日本人陷入疯狂的喜悦中,一扫十年前失去“满洲“的痛苦和沮丧,为强大的联合舰队无比自豪,打败强大的美国后,日本可以任意扩张,所向无敌。

好吧,这样说有些夸张,但报纸上都是这样宣传的,百姓们自然就信了。

民众狂热,军队狂妄,甚至内阁、天皇等要员都得意洋洋,只有山本五十六和石原莞尔等少数清醒派保持冷静,并且感到担忧。

偷袭珍珠港后几个小时,日军发动对菲律宾的攻击,史称巴丹之战。从台湾岛起飞的战机轰炸菲律宾的美军机场,不久后海军舰队掩护陆军作战,并成功登陆马尼拉。

美国菲律宾总督麦克阿瑟仓皇出逃,带着家人和家庭教师,还有他心爱的狗上了潜艇。

“我还会回来的,我发誓!”

麦克阿瑟告别副手乔纳森·温莱特中将,他走后,乔纳森·温莱特中将将临危受命,指挥驻菲美军。

美国不能承受一个上将被俘虏的结果,谁让自己只是个中将呢。

乔纳森·温莱特中将心里有些幽默地想道。

他激动地拥抱麦克阿瑟,动情道:“我相信你会的,你会回来的。”

麦克阿瑟的潜艇很快就消失在海面,而乔纳森·温莱特中将率领的驻菲美军抵抗后不敌日军,只好选择投降。

“我们要去澳大利亚,沿途经过南华吗?“潜艇里,麦克阿瑟问舰长。

“没有。南华海域已经不安全了。一般商船没关系,停靠在南华不会被扣押,但我们毕竟是军舰。”

舰长道。

麦克阿瑟对这样的回答满意,在最艰难的时刻,他多次请求南华援助,白宫也游说南华和中国支援菲律宾美军,中国人无动于衷,他们原本有机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派出中华联合舰队阻止日本进攻菲律宾,甚至进攻日本本土的。

毕竟当时日本联合舰队还在出征太平洋,尚未回归,日本处在最虚弱的时刻。

但他们没有,只是冷眼旁观,日本朝野担心了一阵,直到联合舰队返回后才松了口气,开始大肆庆祝。

而美国人却不得不吞下失败的结果。

美国人并非一无所获,中国和南华两国都答应保护美国侨民,收留东南亚的美国公民,对进入南华的美舰和作战人员提供庇护,不过美舰在南华完成补给后要在规定时间内离开,算是比较友好的中立国吧!

为了打击日本,美国向南华订购大量橡胶石油物资,不让这些产能落在敌人手里,就像英国人无法阻止美国商人把物资卖给德国,就用钱收买美国人,做法是一样的。

美国亟需橡胶,威廉财团和南华最大的橡胶公司橡果国际公司达成大宗交易后,还不满足,开始控制南美洲的橡胶资源,不让巴西的橡胶落入德国人的手里。

于是美国大西洋舰队准备登陆巴西东北部,打击那里亲纳粹分子,巴西有150万德国人的后裔,巴西是德国的主要橡胶来源地,英美不会让南美成为德国的资源来源地。

巴西人胆战心惊,如何应付咄咄逼人的美国人,又是另外一个有趣的话题。

南美abc,不是英就是美的后花园,在世界大战中,一般只能老老实实地在一旁扮演好酱油众的角色。

再把目光回到西太平洋就会发现,东京的报纸不断在鼓吹中日友好,共建东亚共荣圈,上海报纸也在呼应,中日友好,一衣带水。

似乎见证了一个时代,亚洲崛起,黄种人崛起,同心协力打败白人列强。

这种你好我好的感觉,在东南亚(南华除外)侨居外国的中日侨民心中尤为强烈,他们都担心会被战争波及。

在历史上,日本对东南亚的华侨华人大肆屠杀,这个面位是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的。

倒是骄傲的白人吃尽了苦头,丧心病狂的日军强迫美、菲俘虏巴丹行军,虐待俘虏。

原本这滋味麦克阿瑟有机会尝一尝的,可惜他逃走了。

形势一片大好,在这种情况下山本五十六和石原莞尔见面。

“早知道海军如此威武,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