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1/4页)

“什么?”徐舟洋站了起来,睁大眼睛看着司徒南。

司徒南看着徐舟洋惊讶的表情心里很受用,脸上始终带着笑意。

这也是徐舟洋,一般的美国人倒没有他了解加州石油的情况多呢!毕竟名气还需要时间的积累,牌子不是一朝一夕就竖起来的。大文学

“舟洋不必如此惊讶,其实我只是运气好而已。我们说说石油和内燃机吧!”司徒南把话题转到两人都感兴趣的地方:

“内燃机我知道的不多,技术人的东西也不是很了解。以煤和蒸汽机为标志的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过去几十年一百年了,现在进行的是以电和内燃机为标志人类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拿石油和内燃机来说吧。

虽然现在煤炭还是工业的主要能源,但欧洲的战争已经让人们意识到石油重要性,石油也成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

1860年美国的石油年产量才50万桶,但现在美国一天的石油产量就过百万桶,除了供应国内消费外,大部分都运到欧洲去,那里大战,这些东西用得着,所以现在美国的石油工业一片兴旺,就好像流淌在这个工业巨人的国家身体里的血液。

而让石油大行于世的是内燃机,汽车,火车,船,工厂的机器等等,这些都是内燃机的普及,由于比煤炭更高的效率,跟容易储藏,运输,石油将渐渐地取代煤炭,成为今后世界的主要能源。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内燃机可以让人类走得更高,更远,更有力量。谁能在这方面取得领先,就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国家民族,也同样适合公司发展。”

“说得好!史东尼的见解却是精辟!你说的很对,现在汽车已大行于世,1900年美国只有8000辆汽车,但到了1912年已经超过了900万辆,今天的数据我估计美国也有1400万辆汽车了。这是一个即将坐在四个轮子上的国家,而我们的国家······哎·····连马车都坐不上,更跟不上汽车了。”

徐舟洋简直遇见了知音,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内燃机这方面的重要性,但国内的恶劣环境却不容他有发挥的余地,这也是他为什么留在美国继续研究的原因之一。

不过技术人非常的实际,抛开多余的感慨,两人谈性甚高,这次谈话,一个有感而发,畅快诉说,一个刻意经营,巧妙引导,相谈甚欢。

两人还有不少共同的话题,他们不仅谈了内燃机,还有其他的技术,然后还涉猎到政治文化其他方面。

徐舟洋开始还有些怀疑司徒南说自己有石油公司的股份是吹水,不过随着谈话的深入,他渐渐地相信了,虽然司徒南在具体技术问题上不是太懂,但对那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却又超人的眼光,这方面他自愧不如。而且他还很赞赏司徒南的学习和风度。

司徒南更不想放过徐舟洋这个出色的技术人才了,他相信凭着同是华人的天然关系,还有自己提供的优厚待遇,一定能将徐舟洋收为己用。

自从石油投机成功了以后,司徒南就一直有投资内燃机这方面的想法,不过一直没有很好的机会。未来的世界是能源,电,和汽车的世界!石油,电,汽车就是拉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前进的三驾马车。

在工业领域,除了,电就是内燃机了,这样一大杯羹岂能错过?在能源占了了一席之地后,自然要向能源应用延伸了。所以说,眼前这个突然出现的徐舟洋就是自己产业规划的重要一环。

从中午吃饭,司徒南和徐舟洋就谈了一个下午,在得知徐舟洋过往中秋就去东部的底特律工作后,司徒南当机提出自己在内燃机方面的投资意向,希望对方能留下来担当重任。

徐舟洋没有立刻答应,但很多问题都要确认,考虑清楚。司徒南还没有一见面就把他忽悠得不知天的能力,王八之气也得建立在承诺和诱人的前景的基础上。

不过司徒南很有信心,事实上,伯克利分校的化学院就和西方石油公司关系良好,公司提供研究经费,而研究机构增加了公司的技术力量。

有次先例,加上自己充足的准备,最终也会水到渠成。对司徒南来说,就算得不到徐舟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的计划照样都会实现,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做正确的事。

“好吧!既然舟洋一时不好决定,那就先考虑清楚再说吧。不过我希望你能到洛杉矶去看看,我还是挺愿意招待你这个朋友的。”司徒南看着天都快黑了,出来怎么久,也该回去了。虽然安良堂知道自己就在这里,但毕竟司徒南是客人不是吗?

“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