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页)

想到这里,司徒南从口袋里翻出一张镀金的名片塞给康拉德,“这是我的名片,有什么事可以到纽约或者洛杉矶来找我,我下次再到尼亚瓜拉来玩。”

说完司徒南钻进汽车走了。

康拉德·希尔顿看着那远去的汽车,有些惊讶有些莫名其妙,嗯,刚刚那个男人有些奇怪,不过看他身旁带着一个绝色美女,应该没有那种爱好。他为什么给自己名片呢?

康拉德想不出个鸟来,不过这卡倒是挺精致的,一看就不是凡品!上面写着史东尼·威廉,还留有地址和电话。

不过康拉德关注的不是这个,而是那黄灿灿的光泽!他咬了一下,马上骂道:“这个阔佬真是败家仔啊,竟然拿黄金来做名片!值十几美元呢!”

最后他小心翼翼地把这张名片装进口袋里。

(书友若觉得本书好看,请别忘了收藏。顺便求张推荐票。)

第91章重返匹兹堡之令人窒息的美国钢铁

司徒南再次回到了匹兹堡。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时间来到了1917年的一月中旬,漫长的冬季还没有过去,整个匹兹堡被白雪覆盖,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所谓的“银装素裹,千里冰封”说的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前些日子,匹兹堡也跟尼亚瓜拉一样连续下了十几天的大雪,所以司徒南看到路边的树木枝条坚强地弯着,上面压着沉甸甸的雪。

由于纬度的原因,处在尼亚瓜拉南部的匹兹堡感觉也暖和些。

匹兹堡毕竟是座大城市,比尼亚瓜拉热闹多了,尽管天气寒冷,但街上还是有不少车辆往来的。不想偏僻的尼亚瓜拉,像个乡下,没有太多的生气。

圣诞节过后,工厂返工了,工人们不得不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重新回到冰冷的机器上,只有辛勤的劳动,才是他们一家人生存下去的保障。

隆隆的机器成了匹兹堡的主旋律,工厂高大的烟囱喷出阵阵的烟雾,它们慢慢地扩散,把天空染成一抹灰色。

冰冷的空气中似乎散发着淡淡地锅炉的味道,这就是工业的力量,也是这个时代的脉搏。

经过萨斯科哈那河的时候,司徒南看着对岸的美国钢铁厂那片密密麻麻的厂区,把整个河区都占领了,看不到尽头,不禁震撼。震撼之中当然也夹着一点羡慕。

怪不得连安德鲁·梅隆对这家钢铁巨头念念不忘呢!它是在太雄伟太庞大了!要不是美国钢铁公司背后站着一个摩根家族,估计野心勃勃的梅隆家族早就把它收入囊中了。谁能对伫立在家门口的这样一个香饽饽无动于衷呢?

尽管在过去的两年内,加州钢铁公司发展很快,司徒南前后投入超过一亿美金用于原来的博克钢铁厂扩大规模,加州钢铁公司的产量突破百万吨,年收入超过超过一亿美元,司徒南连续几年投入的一亿美元的投资终于有了回报,开始盈利,而不再像个无底洞一样吸纳司徒南的大量的资金。

预计在接下来的1917年,1918年两年内,美国对钢铁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加州钢铁届时的规模也会随之扩大,到了战争结束后翻一番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听起来加州钢铁确实不错,不过一跟美国钢铁公司一比,这差距就出来了。通过内部的关系,司徒南得到了去年美国钢铁公司的经营状况。【请记住我

美国钢铁公司从卡内基时代就一直垄断着美国的钢铁业,它的产量一度占了全美钢铁产量的90%以上。

从1890年美国政府颁布谢尔曼法以来,美国钢铁公司的垄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占全美钢铁产量的比例有所下降,不过这个数字仍然达到60%以上。

如果按照一战前1913年美国的钢铁产量3200万吨来计算的话,1916年,美国钢铁公司的产量就超过了1900万吨。

事实上真实数字还要打,因为从战争开始后,美国钢铁公司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规模也有所扩大,它的产量已经超过2000万吨了。

这是什么概念啊!

要知道德国在开战前的1913年,整个德国的钢铁产量才1760—1900万吨之间,这就是说美国钢铁公司一家就等于整个德国的钢铁产量了。

真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啊!

怪不得美国有句俚语说:美国最伟大的职业是总统,排在总统后面的是美国钢铁公司的总裁。因为:

在1916年,美国钢铁公司的总收入到达了十二亿三千万美元,超过了美国政府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