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他俩是校友,曾一起在哥伦比亚大学读过书。1904年顾维钧自费随施肇基率领的湖北官费生赴美留学,后来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国际法和外交。

1912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回国担任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唐绍仪的秘书,顺便也把唐绍仪的女儿唐宝玥也泡了,唐宝玥成了顾维钧的妻子。

穆先明和顾维钧一同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不过学习的商业,比顾维钧更早毕业,去了纽约。

“一眨眼,时间过得真快啊!真没想到再见面你已经成了驻美大使了,我们的同学中你算是官升的快的了。”穆先明感慨道。

“个人机遇不同而已,没什么值得骄傲的,我现在是如履薄冰啊。反倒有些羡慕你,一个人跑去经商,压力没那么大。”

顾维钧看了一眼穆先明,还是那么成熟稳重,普通的样子,走在大街上不会引起别人的主意。

“以你的才华,回国在财政部某个职位不算难事,你如果有心的话,我可以推荐你。”顾维钧道。

“免了。我是吃不消官场的那一套。再说我不认为在个庸庸碌碌的官员有什么好,我宁愿自食其力也不想靠着那点权利去做哪些亏心事。”穆先明笑道。

“说的没错,不过这不更加需要我们为国出力么?”顾维钧不死心劝道。在他认识的人中,穆先明在经济方面的才华是最好的,可惜穆先明一直无心官场。

“你不用劝我了。我现在很好,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这次能拿到药也多靠我这些年积累的人脉呢。”穆先明说道。

“那家公司?”顾维钧来了兴致,能拿到磺胺的自然不是一般公司了。

“美华公司,我是公司在纽约的代表。我们公司跟洛杉矶的巨人公司有些联系,我托洛杉矶的同事给我弄到一些药来,以防不需的,没想到真的能派上用场了。说起来也是幸运。”

穆先明笑道,“如果你还需要的话,我可以再帮你弄一点来,不过量可能不多。”

“那太好了。我算是被这流感吓怕了,领事馆已经死了几个人了,包括我的秘书,可怜啊,如果你来早一点就好了。”顾维钧遗憾地说道。

“好了,不说这些丧气话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祝你们伉俪百年好合。”穆先明喝了口香浓的咖啡,又道:“对了,公司有意开拓在中国的业务,可能会派我回去,到时说不准还有麻烦你的时候呢?你知道的,我回去可能睁眼瞎,不靠你这个大官关照一二怎么行呢?”

“行。”顾维钧道,“不过,未来的一年半载我可能都回不去了,现在欧洲的战快打完了,我已经收到外交部的消息,下一站可能要到巴黎了。”

顾维钧皱着眉头说道,似乎有什么为难的事。接着两人又谈论起国事。

“很明显,战打完了,要到分蛋糕的时候了,一切都靠实力说话。英法等国肯定会在德国人身上加倍地拿回来的,美国人也不甘落后,所有人都开始磨刀霍霍了。”穆先明侃侃而道。

“难啊!日本人肯定会咬住山东不放的,而我们只能做好准备据理力争了。”顾维钧叹道。

他看着窗户的华盛顿一片枯黄,有说不出来的惆怅。作为驻美大使,他本能地想到目前的形势就像这黄昏枯黄的街头,薄雾冥冥,刚刚轻松的心情马上又沉重了起来。

穆先明沉默,不知道怎么接话好,他想了一下,道:“怎么说我们都是战胜者,无论如何都应该据理力争,不应该放弃任何机会。我认识一些媒体朋友,应该可以帮你找到一些20万中国华工在欧洲战争奋勇战斗的资料,到时可以在宣传一下,争取舆论支持。”

“那太好了!我代表民国政府谢谢你!”顾维钧道。现在领事馆人手严重不足,如果真想穆先明说的那样,对自己的工作真是帮了大忙了。

“嗯。”穆先明点点头,心里却不报什么希望,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靠实力说话。

顾维钧不知道的是,穆先明的到来既是巧合,也是计划,除了送药外,还准备不漏痕迹地把收集到的有利的资料提供给顾维钧。

因为汉民共济会一致认为顾维钧将会在未来的外交上担当重要的角色。

明面上穆先明是美华公司代表,实际上确实汉民共济会的成员,专门负责南洋基金会的资金往来,大笔的美元都是经过他手源源不断地汇到南洋,变成一片片农场,工人,甚至军火物资。可以说,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华人志愿小组的成员在法国经营了两年后,已经成功地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