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页)

家烧火的老妈子住一间房,心里不太舒服,来之前她还以为是个什么好地方呢!

李硕对外说李清是自己的同窗好友之弟,路过汉州,好友托自己照看,于是自己便请他们住下。如此说法,旁人自然没有起疑,只是心里想着这李硕明明有如此富贵的同窗好友,却不知道利用,真是天下一等的大傻子。

不说别人还想着怎么从李清他们身上得点好处,就说李清,他来汉州,可不是单纯来访友的。

汉州自古就有“蜀省之要衢,通京之孔道”的说法,它是剑南道的重要州郡,每年剑南道上交的税收几乎有一半是出自这里。更不用说在后世文明中外的三星堆遗址就是从这里挖掘出来的,可见这里的文明程度之高。

所以李清来这里就是为了实地考察,而李硕也没有让李清失望。李硕到汉州为官两年,几乎将汉州上上下下各个关节都研究了个透,连界内四条河渠的涨落、河床的高低,他都一清二楚,他的这些经验对李清大有帮助。

好在李硕再怎么变也还是个厚道人,当李清问道汉州上下的官员的作风能力的时候,李硕评价起来也很中肯,不肯有一点的偏颇。倒是平素里那群致力于给李硕穿小鞋、为难李硕的官员们,若是知道自己眼中的木头人有机会直达天听,直接向当朝皇子汇报工作,恐怕个个都要后悔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吧!

李清也知道李硕的秉性,这就是个只会闷头干活的憨儿,也没说什么。之后两人秉烛夜谈,听完李硕汇报了他到汉州之后的所有大事,李清更是坚定了这种看法。

在这么富足的一个州郡,他李硕为官两年,却硬是将长史这样的大官当得两袖清风,也真有他的。而且李清年前的时候曾经和李硕通信,信中只是略略提了一句土地丈量的事,没想到李硕不声不响就给做了,就算这次自己不来,估计结果也能很快送到自己案头。

就是这样能干实事的李硕才能的李清的赏识,当年李硕求到自己门下的时候,连裴桓芝都不看好他,李清当时也觉得李硕过于书生气,恐怕撑不起一方重任。好在后来的一场变故将他敲醒,如今这样懂谋略却不失赤诚之心的李硕才是李清愿意看到的。

第二天,李硕又特意调休,陪着李清四处逛逛,两人连小厮都没带,就坦坦出门了。

他们先是去了汉州内的鸭子河,这条河与绵远河、石亭江、青白江一同为汉州的百姓提供生活必须水源。等李清到了那儿,便看到沿河两边建着许多水车,水车将河里的水运输到两岸的农田,用作浇灌。看得出来农田也被李硕大量整改过,所有农地被利用的很合理。李清笑着回头对李硕说:“要干完这些,你费了很大功夫吧!”

李硕当然也为眼前的盛景感到自豪,不过他深知自己只是执行者,而身边的这位少年才是背后的策划者,所以他没有意思自满地回答道:“却是不容易,好在有公子时常指点,硕才能完成大业。”

“哈哈,硕哥也变得会说话了,不过你也不用谦虚,想要让这些个人听话,想要把事情做好,你必定也是花了很多心血进去的。这点,十八郎自愧不如。”

“若是连这些事都办不好,硕怎么有资格在公子跟在公子身后。”李硕顿了顿,有些犹豫地说:“公子,硕知道您根本没有那个野心争天下,可是公子要知道,如今的大唐看着繁华,可实际上问题不少,怕是只有公子才有能力将它匡扶回正轨,若换了别人坐上那个位子,公子觉得他能重用像硕这样只懂得做事的臣子吗?”

一时间两人陷入了沉默。李硕有些懊恼怎么这么轻易就将心里的顾虑说了出来,他有些担心李清听了这些话会有什么反应,而李清却觉得难道自己表现地那么明显,连多年不在长安的李硕都看了出来?

其实李清一开始就对皇帝的宝座兴致缺缺,要不是因为自己成了皇后嫡子,不得不参加夺嫡,恐怕他更愿意做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所以虽然一直在建立自己的势力,可是他会抗拒成婚,他会想要出来游历,这些说到底是他不愿意当皇帝。

可是李清最后的幻想也被李硕打破了,李硕说的一点没错,若是别人上位,不但自己一定没机会实现抱负,就是现在明里暗里跟随着自己的这些能人良才,都不会得到重用!

看着眼前的汉州,李清终于正视起了自己的心。

汉州被李硕治理得太好了,现在的汉州已经十分接近李清想要的大唐盛世了。所以就算是李清亲临,也没有更多建议可以提出。这样的汉州让李清有冲动去用尽一生来改造整个大唐,将大唐变得像现在的汉州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