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 (第1/4页)

太子发觉这一点后很是欣喜,已然将赵秉安引为知己,殿试之后,便会赐给赵秉安东宫行走的权力,这就算是在乾清宫那里过了明路,将来好将人调入詹事府。

乾封帝不知道这些,他对永安侯府的观感一直不错,从赵怀珩到赵怀珏,都是恪忠职守的臣子,虽说赵怀珉是个不着调的,但哪家勋贵不出浪荡子,永安侯算得上教导有方了。

实际上,乾封帝被太子这么一提醒就想起了远在浙江的赵怀珏。闽宏达那个老头子与穆家关系匪浅,已经不能再容忍了,赵怀珏虽是资历不足,但能力功绩摆在那里,上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初乾封帝对赵秉安不过是起了纯臣的一个小念头,觉得打磨几年将来留给太子用,但现在综合考虑,他老人家发觉皇太孙好像更需要这样年轻有为的人才。

赵秉安此子身份特殊,邵沈皆有牵绊,背靠湖湘这么一座大山,将来赵怀珏又是重用之臣,这样的人合该留给皇太孙做保障才对。

第199章 雄心壮志

考到会试这份上,四书五经那些死理已经不占大头了; 尤其主考的又是太子; 朝野上下的眼光都汇集在第三场的策论上; 大家都想摸摸东宫的深浅; 看看未来主子是个什么路数。

这几年风头不好,前有苏南官场大地动,覆没了废诚王一党;后面又接着爆出了京城女尸案,旧康王一脉就此落马;最近更是倒霉,因着魏王大婚谋逆案,连一向置身事外的武勋一系都遭受了牵连。

镇国公有乾清宫包庇,只是革了军职; 可西郊军营里其他人可就没这样的好运气了。

石家麾下几大心腹都下了诏狱严审; 刑部那帮死人脸丝毫不顾忌军方施压; 什么龌龊的手段都用上了。

尤其燕长品这个酷吏,最近经由蒋老爷子引荐得了东宫的赏识,便愈发在魏王的案子上卖力气,死在他手里的大将已经很有几个了。

好在此人一直念及赵秉安对他的知遇之恩; 与永安侯府稍有关系的驻军将领都略了过去; 最多也就是到刑部大堂走个过场。

这般轻拿轻放的区别待遇自会引人注目,但刑部现在姓蒋,考虑赵蒋两家的关系,其他人还真的没有办法。

倒是有不少老牌武勋,为了挽救家中无辜牵连的小辈,亲上永安侯府求情。

在他们眼里; 蒋家那还是不入流的门第,跟蒋正楷一个寒门出身的侍郎低头太掉身价,再说,就算他们忝着脸送上门,蒋府也未必会给他们这个面子。

还不若直接走赵汝贞的门路,这老狐狸虽然手黑了些,但在武勋中的信誉却是杠杠的,一口唾沫一个钉,从不出尔反尔。

可惜,老侯爷最近被爱孙爱子接连敲醒,早就有意低调行事,所以除了几家实在推脱不了的亲故,其他人一概不见。

不管京郊驻军势力怎么变动,永安侯府都不再关心,因为赵家现在另有要务。

七少爷赵秉寅凭着小湾坊三百贼首,直升五城兵马司总指挥使,官居正五品,手下兵马立时扩充三千。不过,目前只有东城与南城听他调度,其余兵马听宣不听调。

老侯爷也不指望这根愚木能开窍,丰同分家那两个小子哪个拎出来都是吊打一片的将才,有他们坐镇兵马司,永安侯府早晚能掌控这三千人马。

不过,爱孙却言京城大变将起,无兵权护身,永安侯府这家大业大的,届时必会招人觊觎。老侯爷虽不明白老五与秉安私下里在捣腾些什么故事,但既然他们叔侄俩都提了这事,就说明京城确实是要不安稳了。

老人家动用了军中人脉,重洗了五城兵马司,现在明面上还是三千兵丁,但私下里已经另外加塞了两千疆场精锐,这是永安侯府藏下的所有家底,现在都装备上了。

赵家的手段隐秘而快速,除了藏匿在暗处一直观察的苏泽衡与邵柏博,其他人都没有发觉京中多了一股兵马。

邵柏博倒是赞叹妹婿嗅觉敏锐,知道京郊驻军不可靠,早早得就将兵马回拢,以防不测。

而一点未曾发觉自己被人盯上的苏煜却在收到消息的瞬间砸烂了整座书房,他日日夜夜无不想着如何毁了永安侯府,好不容易从父亲那里求得人手,可乘大乱之时血洗冼马巷,可赵明诚那个王八羔子临了又把这窟窿补上了,兵马司现在合整五千士卒,他哪来更多的人手!

每想一遍,苏煜就恨不得冲进考场里将赵秉安拖出来活活打死,太欺负人了。

苏泽衡知道此事之后不过是惊讶的挑了挑眉,随即便恢复了往常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