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 (第1/4页)

“哼!廊州明面上瞧着是没什么出奇,可秉安你再想想,缘何这个地方去不得。”

“廊州,廊州……世家,遗诏!”

“太原山东士族,俪王嫡出,先帝遗诏!”

乾封帝执政二十多年,对江南士族是暗地打压,但对山东与太原那些大户却一直严抓重打,手段之冷酷,朝野早有非议,只不过,这股势力一早削弱,现如今早就被排挤出京师高层了。

世家的博弈,最佳风向标就是内阁权势划分,现如今在职的六位阁老,沈苏张顾出身江南,邵出陇西,(在邵文熙之前,关凌两家在咸亨早期都各出过一位阁老,可惜执棋不久。)剩下一位唐老尚书,出自寒门,谁都知道这位就是进来充数的。

山东士族在何处,在病中!晋阳何氏,上届榜眼何佩成的祖父何懋林,原刑部主事人,三年前就抱恙在身,一直迁延不愈,苟延残喘的霸着位子,死活不交出来。

何家不是不想交,他们也是被架在火上烤,老爷子一把年纪就吊着一口气受罪,儿孙们哪个看着不心疼。可他们谁也不敢给何懋林一个痛快,因为何老爷子一走,便代表着山东士族的彻底落寞。

赵秉安现在倒是觉着祖父的话十分通透,萧家真是……

若萧博远真的那么看重与先帝之间的情谊,那他就不该顾忌与圣上之间的亲缘关系,大军破城,直接扶持俪王登位,废了当今给先帝偿命就是。

可他优柔寡断,事到临头又被已嫁之女劝动,默认了当今的种种行径。既如此,那俪王的处置他就不应该再插手,皇家争斗,身为臣子难道就不知避讳吗,尤其在那么敏感的时候,强硬的庇护俪王,看似重情重义,实则害人害己!

“咸亨元年由萧氏之血开启,老夫永远都记得那场盛大的宫宴,萧博远,以及数十漠北军团的悍将,这些人原不该有那般下场,可惜,他们都信错了人……”

“萧博远威风太久了,他确实军功盖世,可那都是建立在其余各军团忍气吞声的基础上。

先帝的脾性,爱之纵其狂,恶之欲其死,对萧博远,视为手足臂膀,而其他人却就如同草芥,连入眼的机会都不给。

像对镇远将军府那般刻薄寡恩远非一次,其余几大军系迫于漠北军团的实力一直是敢怒不敢言,圣上稍有意黜置萧家,就有不少人涌出来充当先锋。

柱国公、武成侯……,数都数不清楚,他们平素与萧博远也都是兄弟相称,可真到了争权夺势的时候,却又比谁下手都狠!”

“程存也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当年萧博远入宫赴宴,留下近半精锐看守本营,结果镇国公这个狗东西在事发之后不做任何抵抗,悄没声的放了铁河军团那些杂碎进营,置使北郊血流成河,尸骨遍地。

事后,他更是彻底投奔皇室,迎娶宗室女为世子妃,谄媚的嘴脸令人作呕!”

“萧博远死后,漠北军团被拆分,残余少许兵勇群龙无首,只能任由朝廷处置,这就是后来的黄沙守界人。”

“黄沙军团由此衍生而来,你想想他们与程家那是怎样的关系?程存那个老东西在北疆安插人手,不是留恋军权,他是担心有人来寻仇,要了他那条老命!”

镇国公府在武勋中实力强劲,但联姻甚薄的原因也在这,军方里但凡家中老人尚在,都不许与程家结亲,一个连兄弟亲友都可以出卖的人是没有底线的,与其合作就是引狼入室。

二十几年过去,上京中记得这些在意这些的人家已经没有多少了,永安侯府早已卸下兵权,老侯爷平素倒是不介意与程家虚与委蛇,但今日,提起这桩往事,又让他心里的火气烧了起来。

“孙儿明白了,程家担心北疆旧人有变,故而想借东宫之口挑起乾清宫的忌讳,能斩草除根最好,再不济也可在御前埋下怀疑的种子,让皇室提防北疆。”

“至于镇国公府为何不亲自出面,一是心虚二是胆怯,若让军方上下知道此次又是程家泄的密,恐怕日后镇国公府在天下军马中再无立足之地了。”

老侯爷不屑的嗤笑了几声,“程存那个老东西早就吓破了胆,这些年什么时候听说过有程家小辈出京了?他们啊,是爹怂怂一窝,也就敢在京门内耍耍威风,真在战场上拼杀过的人家哪个拿正眼瞧他们呐。”

“不过,整整五万多兵马集结,真的无碍吗?”

得知了黄沙军团的出处,赵秉安心里就没来由的升起一股担忧,毫无疑问,这是一股与皇室仇深似海的孤兵,他们久处荒漠,猛地在玉楼现身,怎么看都不像是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