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 (第1/4页)

子臣先生这几句话简直说到太子心里去了,他早就看皇帝不顺眼了,早就想自己上位了,实际上他暗中已经在为夺位做准备了,只是大家心知肚明没有说出来罢了。

可现在他忍不了了,他想将此事摆到明面上,可是自己却不好开口。

所以他才问那些人的意见,那些幕僚说的话根本不合他的心意,还是子臣先生了解他。

太子越发觉得子臣先生与那些碌碌之人不同,他看着子臣先生,下定了决心道:“子臣先生,你说的对,孤是太子,这大齐江山迟早都会是孤的,孤现在不过是做准备,将本来就属于孤的东西早日收入囊中罢了。”

那些幕僚也知道太子的意思了,纷纷附和,也有不少人暗暗忌恨子臣先生。

他既然知道太子所想,为何不早点说出来,而是故作高深,等他们都说过了,他才说。

这么做不就是想看他们这些人出丑吗?真是居心叵测!

太子得到众人附和,就道:“既然如此,就要抓紧时间卖粮食了。”

“殿下,北境的粮食已经在路上了,想来很快就能运回马匹了。”

去年太子与徐令检陷害陈雍在平定福建邓三茂时杀良冒功,最后被查证是诬告,太子被皇帝厉声训斥。从那之后,太子就深深地感觉到了危机。

他觉得皇帝靠不住,他的太子之位也不稳,若想顺利登基,还是要靠自己,手里要有人,要有兵,而这一切,都需要钱财。

他便想办法将自己的铁杆调往江南,其中就有太仓县令与户部派到太仓的专门管理太仓粮库的仓部主事。

在太子的示意下,县令与仓部主事勾结,将太仓的粮库搬走了一大半,里面的粮食被运送到北境换取马匹运回京城再以高价卖出,得到的钱用来贿赂拉拢朝中官员。

听到幕僚这样问,太子冷笑:“北境的粮食用来换取马匹,恐怕还不够,自然是要再从江南的运几批出来。”

江南的?

那就不是太仓粮库的,可粮库的粮食都已经搬走一大半了啊,这样下去,岂不是要将粮库搬空?

今年江南只是小面积的洪灾,只用了扬州府的存粮,可谁能保证明年一定风调雨顺?万一明年有个好歹,收不上来粮食,太仓恐怕就要开仓放粮了啊。

众幕僚面面相觑,其中一人道:“太子,咱们手里联络的人也不少了,等北境这一批良马卖出,足够了。”

为了上位,将粮食卖给鞑靼,万一明年有灾祸,而鞑靼又起兵,岂不是内忧外患?

众幕僚都觉得太子这样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实在不可取。

“不够!”太子面色一寒,声音里也带着刚愎自用,他受够了这样寄人篱下的日子了,他忍不了了,他要收集更多的钱,确保此次起事万无一失。

“孤知道你们的意思,如今乃非常之时,便顾不得那么多了。”

子臣先生赞道:“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殿下此举也是逼不得已。今番就算是从江南借的粮食好了,他日大事成功,再颁布几项政策,施恩于江南百姓就是。”

太子很高兴:“子臣先生所言甚是!”

宾主两人相视一笑,有不少幕僚突然就生了隐退之心,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太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无视百姓疾苦令人心寒,这样的人真是明君吗?

☆、第124章 二更

李公公从养心殿里退了出去,将殿门从外面关上了。

他自己则手拿拂尘,站在回廊下,看小太监躲在远处的回廊下乘凉。

养心殿四角,分别放着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缸,缸中放着冰,正冒着凉气,让人身置其中丝毫感觉不到燥热。

皇帝坐着,徐令琛跪着。

皇帝的视线一直落在徐令琛脸上:“令琛,你今天太胡闹了。”

刚才的那一番闹剧,皇帝也看出来了,太子与尤道然联手陷害徐令琛,却不料技不如人,反落入徐令琛挖好的坑里。

他的心情很复杂,既有高兴又有失望。

高兴的是眼前这个侄儿胸有丘壑,进退有度,跟他期望中的一样;失望的是太子屡教不改,如今竟然连污蔑陷害的这样下做的招都使出来了。

大齐历代先祖守护的江山社稷,竟然要交到这样一个人手中吗?

“皇上,儿臣知错了。”

皇帝沉吟道:“那你可知你错在何处?”

“尤道然设计陷害儿臣,儿臣釜底抽薪,攻其不备,将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