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1/4页)

学委正用温柔的声音喊着圆圆,忽而发问:“那你是什么时候知道圆圆是……”

宋姐无意识地摸了摸手:“她出生三天之后,医生做完听力测试,然后就和我们说了。”宋姐话语平静地没有一丝一毫的起伏,“我不相信啊,就拿着那个铃铛在圆圆耳朵边上晃啊晃,她的眼睛就一直看着我,就是不知道往旁边看。”

正规医院里会为新生儿做一系列的检测,听力测试就是其中一项,正常的孩子会对声音做出一些反应,表征他们能够听见。

出生三天,一个分水岭,一个小小的铃铛,就决定了这个孩子今后的命运。

也决定了这个家庭将要面临的巨大考验。

学委语气有些激动:“那你知道养一个这个的孩子要付出很多吗?你为什么不把她……”

顾辛夷急忙打断她。

宋姐倒没有在意,只是轻轻地笑了笑:“舍不得啊,就是特别舍不得,她爸爸也舍不得。”她年轻的脸上泛起了笑纹,瘦黄中带着母爱的慈祥,“现在这么多年了,我们也习惯了。”

她连连说了三个舍不得,学委熄了声音,摸着圆圆的短发,又摸了自己的。

顾辛夷还未曾见过宋姐的丈夫,宋姐说她男人没有文化,于是只能靠着一身力气干活,上工早,回家晚,就能够多挣一点钱,攒到足够的钱了,就能给圆圆换一副好一点的助听器。

“这副助听器不能让圆圆听见吗?”顾辛夷问。

宋姐摇头:“不能的,这副助听器只能让她听到这个世界鼓点的声音,还得很大很大才行。”

“那我刚才叫她,她不会听见对吗?”学委也问。

宋姐抱歉地笑笑,做了解释。

圆圆的助听器是他们夫妻俩拿了所有的积蓄又借了钱买的,但还是效果不大。

他们一家来到江城,除了是方便圆圆上学,更重要的是,江城有一项助听计划,只要报名,每年会有一笔专项拨款,替这些没有听力的孩子做一副适合孩子本身的助听器。但名额每年有限,圆圆还得等。

“那要等多久?”有个义工问。

宋姐抱着圆圆坐下来:“不知道,可能要很久吧,也只能等啊,不过小赵他们家明年年初就能等到了。”

一边的赵姐听到这话,摸了摸自家孩子的头,笑了笑。

宋姐也笑了笑。

两份笑容里的含义截然不同。

一个是欣慰,一个是艳羡。

【表白日记】:

听说她每天抱着丁丁睡。

我想她想的丁丁都疼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我做义工时候遇见的事情,想说给你们听。

用了最简单的笔触。

现实远比描写更触目惊心。

等到现在,赵姐(化名)也没有等到一个属于圆圆的助听器。

☆、第61章

民房里陷入了沉寂。

墙角一炉煤球燃烧,蓝紫色的火焰跳跃着,开水慢慢发出轰鸣,蒸腾的热气打在墙体涂抹着的一层薄薄白灰上,很快泅开一大片深灰色。

日头已经很浓了,但房内依旧没有太多的光线,昏沉又阴暗。周遭的楼房没有经过规划,低矮楼层的采光一直不好。宋姐和赵姐两家人一同合租,也舍不得在白日里开灯,至打开了房间里的窗户。

宋姐同昨日一样穿着一身衣服,她们很节约,无论是电还是水,也舍不得吃些好的,女儿的衣食住行总是摆在第一位。

女孩们上的并不是公益的特殊学校,学费按月份上缴,每月都是一笔庞大的开销,教材也很贵,一本简单几十页的汉语拼音就卖出八十元的价格。

学委听说后很惊讶。

一旁一直沉默的赵姐才开口道:“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学委愣神,她从赵姐的口吻里感受到了冰冷的哀怨。

这世界上多的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宋赵两家在夹缝中求着生存,却努力地让女儿灿烂地开成一朵明媚的花。

已经是中午,俩家要分别准备午饭,义工们暂时告辞,学委却摆摆手,要求留下来:“我帮你们看孩子吧,我们来得晚,过来之前已经吃过了。”她看向顾辛夷。

顾辛夷笑着点头。

圆圆还巴在顾辛夷身上,她似乎很喜欢顾辛夷,在她怀里的时候特别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