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 (第1/4页)

打马回到家中,才想弯腰下马却又被他整个抱住了,江秋意觉得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自己后半辈子都双脚都不用沾地了,他俩的体型如今相差太远,别说抱了,就是拎着她的衣领,谢六郎都能轻易的将自己拎起来。

还没被抱进家门呢,一直在家里头候着的陶厂管事的程程就颠颠的冲出来了。见着了窝在一脸宠溺的忠武将军怀里头娇羞不已的谢家当家主母时,一脸的震撼,然后赶紧乖觉的低下头缩头缩脑。

忠武将军一脸的“再看戳瞎你的眼!”吓的他差点连自己来的目的都忘了。

“秋姐姐,您没忘了之前答应俺的事情吧?就是今天了。”

那一声“秋姐姐”叫的谢六郎听的是十分的不舒服,不悦的睨起了双眼,居高临下的看着面前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男子,打量的意味十足。

江秋意却听完之后一个激灵,顿时从谢六郎怀里头立了起来,紧张兮兮的问:“就是今天了吗?瞧我这记性,忘的一干二净了简直!你,那你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就等秋姐姐把苗苗带过去了。”

“好好好,走,咱这就是走,你放心,我一定把人给你带过去,你先去准备着,别紧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苗苗又不傻,这几年你待她的心意如何,她不可能不知道的。”

“嗯,一切就拜托给秋姐姐了,事成之后俺请姐姐喝三大坛喜酒!”

“好,快去快去!”

这边像是在商量什么大事,谢六郎却听得一头雾水,只知道他的秋娘脚还没迈进门槛呢,就又要往外走,是以他赶忙拉住:“干啥去?那男的是谁?”

江秋意闻着了一股子酸味,可她没工夫跟这个打翻醋坛子的小心眼男人磨叽了。

“去陶厂,程程是陶厂的第一批学徒,他喜欢陶厂的大师傅,就是我的义妹苗苗,我看着苗苗心里头也不是没有程程的,就想成全他们,我给程程出了个主意,让他跟苗苗求婚,时间就定在今天,谁知道到了跟前却让我给忘了!差点没误了大事!”

“求婚是啥?”

“就是,就是……哎,你跟着一起去吧!不好解释,你自己看了就知道了!”

“好!”

是以本打算回家好好拷问清楚某人关于春游事件前因后果的谢六郎,又被拉去围观了求婚。

这几年陶厂越做越大,之前的平地堆烧已经无法满足陶厂的庞大的供给需求了,挨着原来陶厂的地址整一片的扩建了之后,江秋意还设计专门烧陶的陶洞,有效的减少了之前平地堆烧中的损坏,提高了成品出品率。

谢六郎面前的品秋陶厂,面积已经是原来陶厂的五倍有余,几乎是承包了整片山头,而事实上,江秋意早就将这一整座小山头全都买了下来,朝廷批复的地契就在她房间里的百宝箱里压着呢!

如今上了供应着整个大秦紫陶制品的品秋陶厂,还开始陆续接到一些大燕的订单,价格低廉的紫陶在大燕很受中下层百姓的欢迎,毕竟不是谁家都能用得上上等的白瓷的!

而紫陶价格虽然便宜,质量却并不比金贵的白瓷差,造型外观上更是比传统的土陶不知道强出去多少倍!所以紫陶一进如大燕的市场便受到广泛的欢迎,可惜路途遥远,在运输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去年开始燕秦就恢复了通商,邺城如今成了两国货物流通的重要关口,远在北秦的安王极力促成的这件事,改善了边塞之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因为商旅的往来,整座邺城都繁荣了起来,老百姓自然对安王感恩戴德。

江秋意最近都在想,是不是应该在邺城再办一家陶厂,毕竟大燕的市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值得一试。

至于人手方面她根本不用担心,苗苗教徒弟从来不像传统的手艺人一样藏私,她尽心尽力倾囊相授,品秋陶厂如今除了她这个大师傅,已经拥有几十名技艺高超的陶匠了,独当一面再撑起一家陶厂绝对没有问题。

就是这生意铺排的距离太远,安排谁去都得是背井离乡,江秋意一时半会拿不定主意该让谁去好,这事就这么一直搁置着。

“俺姐,你来了!”

陶厂里忙碌却有条不紊的伙计里走出一名女子,身上就穿着品秋陶厂的同一制服,玲珑绣坊出品,翠竹亲自设计改良的。

陶厂的人整日里跟烈火打交道,是以夏天的制服选用了最轻薄透气的云麻,袖子裤脚全都改成了窄小方便干活的款式,颜色上选用了深褐色,更显庄重还耐脏,干活毛躁点的小伙子身上沾上了泥土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