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 (第1/4页)

看来把我的推让当成真心实意了,林重阳寻思也是好事,说明自己的虚伪也可以骗人。

沈君瑶又递给他一双筷子,林重阳就将那一边烤茄子抢回来,免得被沈君澜给吃光了。

结果一顿烧烤吃到二更天,还惹得火夫在外面敲门,问怎么这么晚了院子里有火光。

沈老爷子就让人将炭火端去屋里,大家散了各自休息去。

沈君澜拍拍林重阳的肩膀,起身,“我要走了。”言下之意,起来送送。

林重阳送他到了门口,外面的火夫见是沈君澜立刻笑着打千,赶紧一溜烟往前面去了。

小厮给沈君澜牵来了马。

沈君澜看了林重阳一眼,道:“四夷馆是个好地方,要耐得住性子,不要听人乱说。”

林重阳寻思他可能是提醒自己不要介意没升职的事儿,估计是因为自己还年轻,需要多磨练,所以比别的人似乎升职要慢一些。

他拱手,“多谢世兄提点,重阳铭记。”

沈君澜犹豫了一下,“以后见着那女人,无须理会。”

林重阳又点点头。

沈君澜便纵身上马,“走了。”

林重阳知道他说的是洪倾城,他觉得自己以后也没机会遇到洪倾城,毕竟他是朝廷命官,日常不是上衙就是回家或者来教学,又不去那些风月场合,要遇见名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接下来的日子,林重阳都是翰林院和四夷馆两边跑。

翰林院那边的编书工作由赵文藻主持,他只需要帮他们解决一些难题即可,主要精力放在四夷馆那边。

那日之后他去四夷馆点卯依然有人没当回事,他也并没有发落他们,而是请大家互相转告,四夷馆的考课要继续起来,若是考课时候还不来,那就视为退出四夷馆处理。

他给李固上的四夷馆问题书得到了李固的肯定,李固又做出一些补充使四夷馆的管理和考核更加完善,批注以后他让林重阳再次整理,拿给他过目之后,便递给通政司上呈皇帝。

很快皇帝做了批复,同意林修撰关于四夷馆的一切建议,在通译官的上面再加设一级教授头衔,授鸿胪寺从八品官阶,而之前的通译官给予正九品官阶。同时加强四夷馆的管理和考核,以及译字生的选拔等工作。

这一切都由李固和林重阳来把关。

林重阳没料到皇帝这样好说话,当然应该是李固的面子大,居然可以让皇帝一点都没有更改就答应了,官阶也在意料之外。

毕竟当官谁不是为了官阶啊,光宗耀祖,死后墓碑上好看啊!

当下人事死如事生,死者为大,出殡、祭祀的时候,有头衔那比没有头衔的平头百姓不知道要高贵多少呢。

好看!

四夷馆的众人在林重阳宣布了皇帝旨意之后,一个个激动得脸都红了,浑身打哆嗦,简直要把林重阳奉为救星了。

那也还想轻慢林重阳的,也被自己同僚们暗地里好一个敲打。

当然皇帝根本没有派人来宣旨,而是直接在林重阳的条陈上批复的,所以这面子是给李固和林状元的,而不是四夷馆。

林重阳自然不会跟四夷馆的人这样说,只会更卖力地鼓励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和干劲,做出成绩来让朝廷和皇帝看到,才能再谈后续。

其实林重阳不知道的一点,皇帝之所以那么痛快是因为林重阳说修缮四夷馆却没有管皇帝要钱!

乃至其他的举措,除了给几个品秩,并没有直接要钱,所以事情就好办得多。

这也是李固提点林重阳的。

跟皇帝要钱,那可不大好办,不要钱又能办事,基本好办。

钱林重阳也不出,他有办法做自己的事情,毕竟权力比金钱更好用。

更何况他和工部还有交情呢,不要钱,要点现成材料好吧,然后出点粮募集城内的工匠们以及清华学院的学生来帮忙,毕竟也是给学生们实习机会。

学生和军人,自古以来就是朝廷和学校的免费劳动力。。

当然,这些也是列入他们成绩考核的。

至于工匠,还是那一套,给名誉奖励!

林重阳现在的书法写得越发老道,加上年轻有为,俊美出众,在民间比那些书法大家的名声还大,特别是不那么懂书法的商人,都以能买到、求到林状元一副字为荣呢。

所以林重阳找那些大商人表示一下,就可以募集到修缮四夷馆的材料和粮食,然后在四夷馆修缮石碑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