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 (第1/4页)

�怀隽υ虺銮��暇顾�鞘亲畲笫芑菡撸�绕涫峭獬堑陌傩铡�

修建外城的时候,自然也会遇到不少麻烦,比如很多百姓住惯了某地,不想挪窝,或者需要拆迁哪里,不肯动弹,但是既然要修建外城,自然就要有城区规划,难免就会有各种纠纷。

这时候林大人又被认命被御用救火员,带着巡城御史、清华学院城市规划和环境绿化技术员以及武城兵马司的校尉们四处解决纠纷,充当了合格的亲民爱民的街道主任角色。

巡城御史之一是米良,林重阳申请把他从永清调来京城,负责京城的环境管理,由武城兵马司配合工作。

米良做这个比做知县还顺手,很多理念和林重阳非常契合,互相启发灵感,而林重阳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米良也能彻底理解贯彻执行。

另外林重阳手底下还有一批新科进士,今年二月会试、三月殿试,他跟皇帝申请在选拔完庶吉士之后又选拔了一次技术人员。

他自然不会跟六部衙门抢人才,而是从那些科举成绩一般,或者还有一些落榜却素有名气的士子中选拔。

这些人虽然科举成绩不突出,但是他们对某一方面很感兴趣,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搞一些小发明,还有的擅长地理天文等。

有他们在手下帮忙,林重阳又觉得如鱼得水,连让他负责和张学士一起带庶吉士也没兴趣。

庶吉士都是最优秀的人才,随便谁带都可以,他又不想培植自己势力,当然不必去抢这个功劳。

更何况他才十七岁,在新科进士里面年纪也几乎是最小的,那些进士普遍二十多到四十岁,让他去给他们当导师,他不怯场,也怕他们不舒服嘛,这和他在清华学院讲课可不同。

米良冒着酷烈的日头,夹着一卷图纸进了五里屯的大院,径直去了正屋。

这是林重阳之前买的小庄子,新城规划的时候也被划在了城内,现在大院就被当做临时办公室,给技术人员居住。

屋里,当中放着一个四方的新式冰柜,上面还放着几盆冰镇饮品。

屋子里凉丝丝的,有一种草木的清香。林重阳没戴乌纱,穿着白纱中单,手里轻轻摇着农家大葵扇,正伏在案上看图纸。

“重阳,这是刚修过的南城图纸。”米良把一卷图纸递过去。

林重阳点点头,把图纸拿过去,两人展开,他拿尺子量了量,微微蹙眉,“廪实兄,这尺寸是不是不符。”

米良轻声道:“重阳,上头意思,咱们之前的外城太大了。”

林重阳扭头看他,目露讶然之色,“大?既然役夫、工料、粮食都征集了,大一圈又有什么区别?”

修好后内城外面有郭城,京城自然固若金汤,什么鞑靼、瓦剌根本不必怕。而原本的城墙位置都是林重阳带人没日没夜勘察出来的,现在要对应内移,他感觉不可理喻。

之前他建议修外城,但是满朝怕麻烦都反对。

结果去年夏天瓦剌也先突然率骑兵南下叩关,北边重镇军民血战月余方将他们挡在关外,却因为有人私下贿赂,导致鞑靼俺答汗第四子率三千精骑从古北口南下,直插京师兵临城下。

幸亏之前他们已经开始加强研发火器,虽然准备不充分,却也能拉起一支千人的火器营。有这千人火器营才将鞑靼的精骑赶走,没让京城近郊的百姓遭受灭顶之灾。

可对那些死伤的百姓来说,已经是无可挽回的灾难。

作为回击,京城集结了所有火器送往边关,初冬的时候戚荣和沈彦联手派出六支火器队,一共六千余人,主动出击,把鞑靼打了个措手不及,逼着他们不得不主动求和。

这是大明九边第一次主动出击,虽胜,损失不小,这还是常胜将军戚荣的军队,如果是另外几支,根本不能出城,只能打防守战。

但总归是找回了天朝颜面。

最后大朝会吵了许久,又吵出来训练精兵、修筑外城的决定。

所以现在才有林重阳担任外城修建监事官的事。

发牢骚归发牢骚,林重阳也有点无奈,说笑一样,“要这样的话,不如就修南城。”他用炭笔在图纸上画了一圈,这样修完就是后世的北京城了。

米良眼睛瞪了瞪,“重阳,还能这样呢?”

林重阳扔下炭笔,笑道:“怎么不能,这样省钱啊。”

米良慌忙拿了一块馒头团把炭笔蹭掉,“重阳,可不能让他们知道,保不齐真的会采纳这个建议的。”

林重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