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青翎好奇的道:“从何处买?”

陆敬澜笑道:“成贤街那边儿可是有不少落榜的举子。”

陆敬澜一提,青翎就明白了,来京赶考的也不都是富家少爷,寒门子弟更多一些,无论什么时代,有钱就有门路,有门路,前程就有了着落,就像张家的姊妹的爹那个土财主,大字都不认识几个,一样可以捐个官儿做。

反倒那些寒门子弟,科举是唯一近身的阶梯,家里不定拉的多少账,才凑齐了进京的盘缠,到了京城身上的银子也差不多用光了,一旦落榜,就只能滞留京城,不想饿死就得自己想招儿赚钱。读书人能做的不过就是卖卖字画文章,赶上灯节儿,做几个灯谜卖钱有什么新鲜的,只靠这个谋生,可没个准儿的,还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说话儿就到了灯市口,一下车瞧见张家姊妹,青翎险些没笑出来,姊妹俩的头发也散了,戴的金钗也歪了下来,小脸煞白,扶着马车,一个劲儿的干呕,可见颠的够呛。

翟子盛故作不知:“若兰,若玉你们这是怎么了,若是身子不舒服,还是先家去歇着的好,别强撑着。”

两姊妹哪舍得回去啊,等了多少日子才等来跟陆敬澜出游的机会,岂肯放过,心里估摸也知道是陆敬澜使坏,眼睛却若有若无的瞪向青翎,那样儿仿佛颠她们的是自己。

青翎莫名其妙,这什么人啊,简直是非不分,明明是陆敬澜收拾她们,怎么恨上自己了。

姐俩儿听了子盛的话,忙一连声道:“我们没事儿,只是马跑的快了些,有些颠,过会儿就好了。”叫了丫头来重新整理头发衣裳,一行人这才往灯市里头走。

京城的灯市在筒子河边儿上,河水上了冻,映照着灯光更加的流光溢彩,远远看过去,沿着河两岸光灿灿像两条火龙,蜿蜿蜒蜒竟仿佛望不到头,来往观灯的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只瞧这灯市便知道是太平盛世。

猜灯谜的摊子一个接着一个,扯起一盏盏的灯笼下,拴着灯谜,猜中的便可去兑换彩头,有兑花灯的也有直接兑钱的,哪个摊子都是人山人海的。

翟子盛年年出来逛,早已轻车熟路,根本不看两边的摊子,直接穿过人群到了一个桥边猜灯谜的摊子。

灯不多瞧着也就二三十盏灯,却都是走马灯,青翎还是头一次见这样会转的灯笼,里外两层,有绘着花鸟的,也有人物故事的,随着灯光转着,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瞧灯的不少,猜灯谜的却不多,青翎忽觉脚下有个一帮帮的物件儿硌了脚一下,低头就着灯亮,瞧清楚地上的东西,不禁愣了愣,伸手捡了起来。

老板过来道:“几位少爷小姐可是要猜灯谜?”

陆敬澜:“你这灯谜怎么猜?彩头是什么?”

老板道:“我这灯谜比别处的贵些,一钱银子猜一个。”

一钱银子?张家姊妹惊呼:“你这老板莫不是疯了,人家都是一文两文,怎么你这儿要一钱银子。”

老板也不恼,笑眯眯的道:“这位小姐话可不能这么说,他们的灯谜猜的便宜,是因彩头不好,猜中了也不过给一盏纸糊的灯笼,至多值个几文钱,小的这儿却是走马灯,这个灯是灯市口花灯刘亲手做的,就这么一盏,没有十天半个月的可做不成,便是主顾上门去买,没有五钱银子也甭想到手,若您能猜中,使一钱银子得了五钱银子的走马灯,这彩头可着灯市也找不出第二家呢,您若不想要灯,小的也可直接给您兑银子,五钱一盏,小的做买卖最是公道,童叟无欺。”

陆敬澜看了长福一眼,长福随手扔了一两银子给他,老板立马喜笑颜开:“几位少爷小姐请猜吧。”

几个人仰着头瞧灯笼下垂的灯谜,陆敬澜道:“你们瞧,这灯谜出的确有些意思。”

几个人都抬头看他手里的灯谜,子盛念道:“马上相逢无纸笔,猜四书里的一句话,这个倒真不好猜。”

张家姊妹道:“这老板奸猾,有意难为咱们呢,出这样难的灯谜谁猜的出,不过是为了赚银子罢了。”

陆敬澜笑了笑,侧头看向青翎:“翎儿可猜得出?”

青翎想了想:“可是言不必信。”

翟子盛眼睛一亮:“可不是,马上相逢没有纸笔光凭嘴说怎能相信,果真是言不必信,这个我知道,出自孟子离娄章句里的,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当日我未背熟,可是让先生罚抄了一百遍呢,如今想起来手腕子都疼。”

青翎笑了起来:“看来罚的有用,不然,表哥哪会记的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