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好好一场宴会,就这么被崔雅伯的亲娘搅合了,别说老夫人和大夫人生气,就是武氏也气得够呛。

事后,老夫人命人将小卢氏叫了去,交给她一卷佛经,命她在荣寿堂的小佛堂抄一百遍,什么时候抄完、抄的老夫人满意了,才能出来。

据现场知情人裘妈妈目测,以那卷佛经的厚度,以及老夫人的生气程度,小卢氏估计要抄到重阳节才能出来。

当时,萧南还歪楼的问了一句,“三婶娘没有异议?”她不是并不买老夫人的帐吗?

裘妈妈鄙夷的撇撇嘴,道:“她敢哼,上次她在荣寿堂无礼的事儿,老夫人还没给她清算呢。三郎(即崔鸿)虽然性子温和好说话(某南吐槽:是耳根子软吧),但在规矩、孝道面前,还是很坚持的。”

崔鸿也是朝官,名声很重要呢。

他虽然没有了老娘,但京中的人都知道,崔家老相公尊长姐为母,崔家上上下下更是待老夫人如嫡亲长辈,若是传出崔鸿不敬‘姑母’的话,他这个官也就甭当了。

除了官声的限制外,崔守仁和崔守义这两关也不好过。

若是让这两位老人家知道自己的姐姐被人轻视了,且这人还是他们的不肖子孙,还不把他们气得当场把崔鸿拉来痛责一通呀。

所以,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崔鸿都不敢也不会对老夫人不敬,对于老夫人的吩咐和命令,他也不敢有什么异议。

心疼老婆,担心她在佛堂受苦?

没问题,崔幼伯刚刚从祠堂出来,这会儿祠堂正空着呢,不如你也来跟崔家的列祖列宗聊聊?

看看祖宗们会不会绕过你这个眼里没有人伦的小畜生?

崔鸿一听自家娘子被老夫人扣在荣寿堂抄佛经了,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吩咐大儿媳照管好院子里的事儿,其他的,他公事繁忙顾不上呀。

萧南听说后,笑得直打跌,心里暗道,啧啧,亲爱滴三婶娘,这会儿你应该知道自己过去的行为有多蠢了吧?

得罪崔家辈分最高的老夫人,你还能有好果子吃?

而且,拜你素日的行径所赐,即使外人知道你被姑母惩治了,也不会同情你半分。

这也是萧南感触良多的一点,唉,上辈子,她也犯过这样的错事呀。

想她上一世,为了尽快跟崔幼伯和离,对老夫人和大夫人都不甚尊敬。再加上她第一世是个备受家人宠爱的小女孩儿,脑子里也没有古人那一套尊卑思想,自然不会把名义上的姑祖母和婆婆看到眼里,这也直接导致了,她落下一个不敬尊长的坏名声。

其实,重生后萧南多次反思,上辈子,她还真没有做过什么对长辈不敬不孝的事儿,却平白得了个不孝的名声。

以至于和离的时候,明明是崔幼伯宠妾灭妻,她忍受不了夫君的轻视和错待,才忍痛和离。

结果落在世人嘴里,却成了她不敬翁婆,原本该被休离的,是崔家仁义,又看在亲家萧家的面子上,这才退了一步,准许他们和离。

阮玲玉曾用血的事实诠释了什么叫做人言可畏。

而上辈子的萧南,也用十几年的时间,体味到了舆论对于一个人的杀伤力有多大。

回想上世,萧南嫁给李敬好多年后,还有人拿当年的事儿取笑她,还有那个贱妾,也是不是用这个做借口,对她冷嘲热讽。

不孝,就像一个魔咒,伴随了萧南十几年,直到她最后身死佛寺。

想起这些,萧南的脸色更加阴沉,扶着隐囊的手也紧紧的攥了起来,白胖胖的小手上再次闪现出道道青筋。

玉簪见了,更加担心,再次轻声劝道:“县主,三夫人原本就是个口无遮拦的人,您不必为她的话而伤心难过。”

萧南还沉浸在回忆中,根本没有听到玉簪的话。

玉簪却觉得萧南还不在对小卢氏的挤兑耿耿于怀,继续劝道:“七郎君进了千牛备身,确实是大喜事。但咱们八郎君也不是平庸之辈呀,婢子听说,太子府也在诠选侍卫,以咱们八郎君的才学和能力,定能通过太子府的诠选呢。”

门外,崔幼伯正要抬脚往里走,刚巧听到玉簪的话,抬起的脚又缓缓的落了下来。

自从崔雅伯通过五考后,家里甚至坊间都有关于‘八郎不如七郎出息’的说法,崔幼伯听说了,也很是气恼。

今儿他原本和李晗约好去曲江泛舟,不想却听到几个闲人的闲话,当场气得拂袖而去。

回来后,崔幼伯亟欲找个人发泄一下郁闷的心情,习惯之下,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