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被两股红果果的羡慕目光注视着,崔八的心情好到无以复加,简直比喝了最美味的茶汤还让他烫贴。

当然,崔八心里也更加感谢萧南。这让他忍不住想起了韦源,这厮跟自己一样都娶了郡主做娘子,可待遇却天差地别呀。啧啧,撇开两人在考场初遇时韦源那看似华丽实则不顶用的考篮不说,单说今儿韦源俊美的脸上那一道道据说是猫抓的伤痕,崔八就无比庆幸自己娘子有多么的贤惠、温柔。

这家伙显然忘了一年前自家娘子也是个动不动就挥鞭子的主儿。

不过,崔八有自己的辩解:是,俺家娘子确实有过彪悍的历史,但不管娘子多生气、多愤怒,娘子也从没有对自己动过一指头。哪会像韦源家的那个,不就是睡了个美婢嘛,有甚大不了,有必要把郎君抓成满脸花?

崔八还听人说韦娘子不止抓伤了韦源,还、还命人将那美婢的一头秀发全部剃光光,然后丢到京郊一个鸟不拉屎的庵堂当尼姑去了。至于为毛剃发,韦娘子的回答理直气壮——你丫不是赞她三千青丝多么的飘逸、柔亮嘛,那老娘就让你飘逸个够!

听听,听听,同样是郡主,同样是夫君纳妾,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他家乔木,虽然也曾经挥着鞭子要打要杀,但他的侍妾不都好好的活着吗?就连那个被打发出府的紫珠,也是被娘子嫁给了平康坊的乐工,虽还是贱籍,但这也是按照朝廷法令办事,毕竟大唐律有规定,良贱不婚,紫珠是奴婢,即使把她嫁给良民,人家也不敢娶呀。

如今又在朋友面前大大的露了一回脸,崔八的心情更嗨皮了。

这时,下人又跑来回禀,说是吴王、蜀王等几位亲王、郡王也来看他们打马球,崔八更是惊喜不已。虽说这年月世家仍瞧不起军旅出身的李氏,觉得这个兴旺不过百年的家族很‘暴发’,如果不是那个勋格(很多世家不肯承认李二陛下编订的《氏族志》,讥之为‘勋格’),李氏连末等世家都算不上,但经过圣人近二十年的打压,世家对朝堂的控制力渐渐减弱,连带着对李氏皇族的态度也处在鄙视又敬畏的矛盾中。

崔家是鼎甲世家,可崔八琢磨着自家阿耶、兄长都入朝为官,想在皇族面前装世家的范儿,并不怎么明智。更不用说他考中了新进士,即将面临吏部的铨选……唔唔,是继续留在弘文馆,还是谋个外任……留在京中,诸王定不能得罪呀……

胡思乱想间,崔八和刘晗、李敬一起来到外面,正巧遇到与萧南边走边说的几位王爷,崔八忙上前见礼。

萧南则来到崔八身边,笑着介绍两位在场的贵客。

蜀王正四处打量着马球场,听到李敬这个名字,便好奇的凑过来,“咦?你就是李敬?咱们李家的才子?”

李敬忍着心中的激动,依然不卑不亢的行礼,“某李敬见过王爷,才子并不敢当,只不过是大家的谬赞罢了。”

吴王和崔八寒暄的时候,目光时不时的瞥向这位最近风头很盛的同姓‘才子’。说实话,起初吴王听到李敬的‘才名’时,还以为又是个夸夸其谈的酸腐文人,顶着所谓‘世家子’的名头在外头招摇。

现在见到了真人,他觉得李敬跟他印象中那种文人一点儿都不像,瞧他身材伟岸、相貌堂堂、谈吐不俗,怎么看都不像个徒有虚名的绣花枕头,反而令他有种想招揽的感觉。

萧南虽站在崔八身边,但一直悄悄关注着李敬。经过小半天的努力,萧南终于能压制住心底的恨意,用一种平和的态度来面对他。

见李敬跟吴王攀谈时眼中那一闪而过的惊喜,萧南心中的犹豫终于有了决断:好吧,既然你这么‘看好’吴王,那咱就小小的推你一把。

这边蜀王已经厌烦了这种毫无营养的寒暄、客套,丢了一句‘我进去瞧瞧,你们随意’,便一甩袖子进了马球场。

“他就是这个性子,还望诸君不要在意,”吴王随口帮弟弟解释了一句,随即又扭头对李敬笑道:“不过阿弟刚才的话却并没有说错,呵呵,能想出将书卷装订成册这样的法子,岂非平庸之辈所为?”

线装书?李敬发明的?

萧南一愣,心说话,安排在栖梧院的丫鬟明明说崔薇在弄什么线装书呀,怎么忽又变成了李敬?还是她三两日不出门,线装书就已经风靡京城了?

疑惑的目光不自觉的投向崔八,崔八察觉后,便笑着低声说道:“娘子这几天忙着马球赛的事,还不知道吧,李郎大才,读书闲暇时发觉书卷有诸多不便,既不利于收藏,又不利于阅读,倘或书卷多了还容易搞丢书页,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