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1/4页)

崔幼伯哪里知道呀,他只知道这道菜不是崔家菜。那么就应该是萧家菜,可萧南嫁给他后就没下几次厨,偶尔下厨也没有弄过这道菜。

送饭的小厮很机灵,忙上前解说道:“好叫这位郎君知道,这道菜是我家娘子亲手做的,名为碧荷团包饭,是萧氏的特色菜,听闻前朝萧皇后极喜欢这包饭的清香素雅。”

碧荷团包饭?

什么东东?

四个人都很好奇,但当着小厮的面,谁也不肯露怯。

待小厮们退下后,崔幼伯作为主人,热情邀请大家品尝。

王子谦比较洒脱,他第一个解开了那团荷叶包,只见荷叶慢慢放开,露出一个圆包儿型的饭团,饭团透着油光,其间还夹杂着许多小丁,像什么肉丁、香菇丁、竹笋丁等等等。

抄起一个长柄银匙,王子谦舀了一勺米饭,送到嘴边轻轻咀嚼,然后用力点头:“美味,真不愧是萧氏的私房菜。”

陈亚夫却朝面前的香橙虾仁而去,用筷子夹了一个虾仁,轻轻咬了一小口,他咦了一声,然后问向崔幼伯,“崔郎,这、这竟是用油爆炒的?跟那家崔氏酒肆的炒菜一样?”

崔幼伯一愣,随即笑道:“是呀,崔氏酒肆的菜单便是从我崔氏食谱中分出来的,呵呵,不过是我家堂妹用来赚点儿脂粉钱。”

崔惠伯和崔薇开的哪件酒肆,起初崔家的人并不知道,后来因炒菜爆红京城后,崔守仁和崔泽才听人说起。这两位相公知道后,很是火大,立刻命人将崔六叫了来,好一通斥责。如果不是酒肆的地契上写着小柳氏弟弟的明儿,崔六一家子极有可能被老相公扫地出门——父母在,无私财,你小子开个酒肆还敢用崔氏字号,你这是想做啥?!

虽没有没收酒肆,但酒肆的菜谱却归到了崔家食谱中。

崔薇很不乐意,明明是她‘发明’的好不好,崔家怎么能强行拿走?

崔六却甩给她一句话,“要食谱,可以,那就滚出崔家。”

崔薇只是有点儿盲目自大,脑子还是蛮清楚的,她知道古代对于一个女子来说,离开了家族的庇护,别说菜谱了,就是她这条小命也就有可能被人拿走。

于是,崔氏食谱又添加了十几道私房菜。

萧南见状,也放心大胆的用荤油炒起了菜,继而诞生了不少拿手好菜……

ps:二更,谢谢蘩羽645098亲的打赏,谢谢吹一个糖人儿亲的更新票和小粉红,谢谢梦回沐澄亲的小粉红,谢谢oscar亲的评价票,谢谢亲们的订阅,谢谢!

第046章 家有贤妻(三)

今天,整个大理寺都知道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新来的司直崔大郎,家里给他送了极好的昼食,正邀请同僚一起享用。

传到最后,流言升级了,人们都说崔家送来的这昼食可不是一般的饭菜,而是结合了崔、萧两大世家的家传秘制菜,光这两大家族的名头,就引来不少人的关注,更不用说那传承几百年的经典菜色了。

于是乎,跑到崔大这边来蹭饭的‘同僚’越来越多,最后连寺卿、少卿、寺丞、寺正都惊动了,纷纷端着自己的廊下饭溜达过来,笑眯眯的要求进行‘交换’。

这倒不是说几位官老爷好嘴贪吃,实在是崔、萧两家的名声太响了。而且,像他们这样的家族,一般只有家族大宴或者重大节日的宴集才会用家传的私房菜,平常时候,就是自家人也只能吃到一两道,更不用说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人了。

说句不怕掉分的话,作为个与崔家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近的外人来说,能吃到著名的崔氏菘汤菹,也是极幸运的事儿呢。

如今崔家送来了一大桌密不外传的饭菜(崔大无语:谣言真可怕),大理寺的诸位郎君哪有放过的道理。

上司来了,崔大和其它三位同僚,哪敢继续坐着用餐呀,纷纷停箸,站起来邀请几位共食。

人一多,饭菜就不够。萧南准备饭菜的时候,担心崔大同僚中有饭量大的,特意准备了六人份的碧荷团包饭,结果……

幸好。萧南忽然想喝面疙瘩汤,便吩咐厨娘煮了一锅,结果厨娘还以为这些汤也是给郎君送的,便按照十人份的煮了:六人份送去衙门。剩下的四人份则是老夫人和娘子及两位主人身边的妈妈吃的。

萧南见此情况,也不好训斥厨娘,便又派人送了一大铜鼎的海鲜菌菇疙瘩汤。

崔大一看送菜的小厮又来了。心里大定——啧啧,还是娘子有先见之明呀,他这是请人吃饭,结果客人们没吃饱,这话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