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 (第1/4页)

崔溪等人听了这话,想起那些生计艰难的族人,也都纷纷伤感的摇头。

他们崔氏是天朝第一著姓,可也不是所有姓崔的都豪奢富足,也有辛劳一年仅够温饱的贫困户。

老相公见大姐说得伤感,忙劝道:“阿姊,过去咱们离家远,族人的事儿也不知道。如今既已知道了,咱们好好帮衬族人们也就是了。即使有过,也是我这个做家主的不称职,阿姊切莫感伤、内疚。”

老夫人缓缓的点点头,轻声道:“嗯,大郎说的是,是我向左了。就按你说的办,咱们既然要重建宗祠,那就把族人们也都聚拢过来,用祭田的收息建族学,也好让崔家子弟都能读书……”

说到这里,老夫人看向崔源,“阿源,我知道你是个有学识的,族中之事我便托付与你了。”

崔源眼睛一亮,他知道,老夫人这是选他做族老,没准儿还有可能是族长。

他忙直起身子,一躬到地,恭敬的回道:“儿,谨遵命。”

老夫人满意的点点头,道:“阿溪、阿济和阿淮也别闲着,帮阿源一起打理宗祠,照料族人们。有好学上进的,可以先送到京里来,交予老相公和相公调教……咱们这一脉传下来的就四支,咱们应当团结一心,将崔氏发扬光大,也好慰藉你们天祖父的在天之灵。”

崔溪等人也忙行礼应道:“是,儿谨遵命。”

重建宗祠、重组族系,重新将族人收拢过来,发掘人才、培养嫡系……这是老夫人对家族最长远的规划。

她与老相公商量过,与其依附在嫡宗身边,费力维持着一个虚名,还不如发展自身的力量,将他们这一支打造成远超嫡宗的新兴世家。

大方向已经制定好,剩下的便是具体的行动细节,崔泽崔润都是朝廷重臣,自然不可能跟随时看顾这些琐事。

老夫人便把崔仲伯叫来,将重建宗祠、迁坟等事交予他负责。

她之所以从二房里选人,也是有原因的:

崔彦伯作为嫡子嫡孙,且已经做到四品京官,将来是要承继崔家政治阶梯,成为下一任家主。

而崔仲伯是二房的嫡长子,对谱学研究颇深,崔家的祖训家规更是烂熟于心。他虽已入朝为官,但并不热心仕途,让他回洛阳做族长,再合适不过。

除了崔溪等四人,与崔仲伯同行的还有三房的崔显伯,他是庶子,读书不成,仕途无望,但对经商理财很有一套。

老夫人让崔显伯跟着回洛阳,也是看重了他的这一特长,命他为宗族置办、经营产业,也好帮那些贫苦的族人谋个生计。

做完了这一些,老夫人终于长长的舒了口气……呼,她终于能安心的闭眼了!

ps:谢谢亲们的打赏,谢谢亲们的小粉红,谢谢亲们的订阅,o(n_n)o谢谢~~~

第098章 风波起(一)

正如崔清猜测的那般,三戟崔家对于双相崔家忽然强硬的分宗毫无应对之策。

那边家中主事的诸位郎君关上房门商量了大半天,最后决定允许崔三娘迁坟,但分宗之事,不许再提,更不准他们分割牒谱。

对于这样的结果,老夫人和老相公早就想到了,他们姐弟一起听了三戟崔家派来的管事的回话,忍不住会心一笑。

其实,这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三戟崔家毕竟是嫡宗本家,与他们闹得太僵也不好。

他们双相崔家毕竟是混官场的家族,讲究的是努力织网结善缘,而不是处处拉仇恨。

老夫人和老相公商量过,三戟崔家只要别太过分,他们愿意在能力范围内给以一定的帮助――毕竟都是族亲,他们能提携别的族人,也愿意帮助三戟崔家。

但前提是,三戟崔家不能再依仗宗法对双相崔家指手画脚。

像崔清之类的事,以后更不允许发生。

老夫人斟酌字眼,把这个意思告诉了那管事。

那管事听到老夫人说这边依然会帮助本家,当下便欣喜不已,至于这边提出的要求,他直接替家主应承了下来。

而崔清什么的,那管事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这倒不是管事擅自做主,而是他来之前,家主便仔细叮嘱过他,并给了他三戟崔家的底线,告诉他,只要没超过这个底线,双相崔家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能答应下来。

如今人家提了条件,远比‘底线’高出许多,那管事又不是傻子,哪有不应承的道理。

打发走了管事,老夫人彻底松了一口气,欣慰的笑道:“好了,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