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1/4页)

年的孝期,他们两口子更要严格遵从古礼守孝。

萧南想过了,待老夫人的丧礼一过,她就与崔幼伯亲自送老夫人的灵柩回洛阳。

正好,洛阳那边的崔氏墓地已经修缮完毕,他们过去了,便在崔氏墓地前建一个草庐·麻衣素食,全心守孝。

心里想着事儿,萧南就不觉得守灵难熬了。

很快·就到了晚上,宾客已经散去,崔守仁请来的那些和尚道士也都歇息去了。

秦妈妈一脸心疼的搀扶起萧南,嘴里更是不住的唠叨:“···…老夫人去了,我知道郡主难过,可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呀。郡主莫忘了,小娘子和小郎君还指望着您呢!”

萧南跪得太久了,双腿又是冻又是跪的,这会儿根本就站不起来,她倚在秦妈妈的怀里·嘶哑着嗓子道:“我没事,阿沅和长生可还好,没有被惊到吧?”

秦妈妈见萧南站立的姿势很古怪,心知她这是腿麻了,半抱半拉的将萧南挪到灵堂西侧的耳房,然后扶她坐在南窗临窗大炕上·自己弯腰用力揉着萧南的膝盖和小腿。

一边揉着,秦妈妈一边说:“小娘子和小郎君都好,多亏了四娘,自老夫人仙去后,四娘便主动过来帮忙,若不是有她坐镇,内院哪能这么顺当?”

荣寿堂大丧,崔幼伯两口子都在灵堂忙着,后院也就没人打理,虽有铁娘子和玉竹,但她们毕竟是婢子,有些事儿她们还真不好处理——比如接待前来吊丧的贵妇们。

四娘是未嫁女,幸好已经订了亲,如今过来帮堂嫂主持中馈,那些来吊丧的女眷见了崔蘅,都忍不住交口称赞。

还有些与韦家交好的贵妇,都在心里默默感叹:韦贵妃可真是寻了个好儿媳妇呀,又能干又聪慧,迎来送往的一点儿都不失礼,更看不出丝毫的胆怯。

秦妈妈按摩了一会儿,萧南觉得双腿总算有了知觉,她长舒一口气,道:“嗯,这次又麻烦四妹妹了,待她大婚的时候,我定多送她一份大礼。对了,郎君呢,他可还好?”

方才来客一散,崔幼伯便被人叫走了,当时萧南想着事儿,并没有留意。

还不等秦妈妈开口,耳房的门便推开了,崔幼伯一脸疲惫的走了进来。

秦妈妈忙跟他行礼。

崔幼伯摆摆手,“无须多礼,你先下去吧,我有话与娘子说。”

秦妈妈看了萧南一眼,见她轻轻颔首,这才又福了一礼,然后退了出去。

萧南忙招呼崔幼伯也来坐下,顺便问了一句:“郎君,发生了何事?”

忙碌了这几天,崔幼伯也瘦了一大圈,整个人都脱了形,白净的下巴上还冒出了一片青色。

他一屁股坐在床上,长叹一声,不答反问:“娘子,你可知为何阿婆会这么早离去?”

PS:额,文中的丧礼,某萨是参照古代丧礼写得,如有什么不对,还请亲们见谅,^ns嘻嘻……

☆、第116章 丁忧

哭嚎了好几天,崔幼伯的嗓子也哑了,他用嘶哑的声音将自从老相公那儿听来的话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萧南。

萧南听了,忍不住讶然,脱口道:“什么?我送去的果蔬,阿婆一点儿都没用?”

难怪呀,萧南初闻老夫人不好的消息时,就觉得不对劲,若不是她掌管着内院,她都要想到‘宅斗,上去了。

这会儿终于知道了答案,原来自己混入果蔬里的桃源灵果,老夫人一口都没吃。

接着,问题又来了,萧南不解的问道:“阿婆为何不用?”

还有,老夫人没用那些果蔬可现在那些东西在哪儿?

反正肯定不在荣寿堂,萧南掌管着家里的厨房,她虽没有亲力亲为,可自己的心腹在那儿,厨房里有什么异动,她立刻就能知道。

崔幼伯神色复杂,喃喃的说:“阿婆,阿婆将厨房送来的吃食全都送到了荣康居!”

荣康居?老相公的居所?

这、这······难道老夫人将灵果全都让给了老相公。

可这到底为了什么?

萧南一时想不明白,她只知道蝼蚁尚且贪生,更不用说人了,那些灵果虽不能使老夫人长命百岁,但也能延长一两年的寿命。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能多活一天也是好的呀,老夫人为何将那一两年的寿命拱手让给弟弟?

要知道,老夫人并不是不知道‘宫中御赐果蔬,的神奇,今年春天的时候,老夫人就已经出现了糊涂的征兆,幸而吃了一个月小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