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页)

王氏来到葳蕤院,与萧南相对而坐,喝了盏茶,听完萧南的话,便笑着说:“这又不是什么大事,也值得弟妹特意跟我说?呵呵,不过是几个家生奴,即已经来了荣寿堂,断没有再收回去的道理!”

说着,王氏从身后丫鬟手里接过一个小匣子,推到萧南面前,“喏,若是弟妹不觉得麻烦,就收下吧。”

萧南挑了挑眉,拿过那匣子打开一看,果如她猜想的那般,是赵妈妈等人及其直系家人的身契。

看来王氏也是早有准备呀,而且听她话里的意思,萧南也不好推辞了。若是推辞了,就是表明萧南嫌弃荣康堂的下人,觉得她们‘麻烦,,这才不要的。

罢了,既然人家把身契都拿了来,她再拒绝就显得太不近人情了。反正她荣寿堂的地方多,随便找个不要紧的田庄打发她们去也就是了。

王氏见萧南痛快的收了身契,脸上的笑容更盛。

两人闲话了几句,王氏便压低声音,很是神秘的问道:“弟妹可听说了,家里要有大事了呢。”

萧南不解,老夫人刚去,老相公也还病着,能有什么大事?!

但见王氏这般郑重的问了出来,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她忙低声问道:“大嫂,何事?”

王氏扫了眼四周,见都是两人的心腹丫鬟,这才小声说:“我也是听阿娘随口说了一句,说老相公想要分家,据说这也是老夫人的遗命……”

PS:一更,谢谢亲们的小粉红,谢谢亲们的打赏,谢谢亲们的订阅,OX∩一∩KO谢谢

☆、第119章 临行前的准备(一)

老夫人想分家,萧南早就知道,她老人家还曾经半玩笑的提●来一次,但当时被本家拍了回来。

原因很简单,崔家的祖训有云:缌麻之内,须同饮一室。

而崔家,自老相公算起,到最小的一代,才刚满四世,还达不到崔氏分家的要求。

如今,老夫人已经去了,为何又特特的提了出来?

萧南可不认为王氏是个闲得无聊、随意八卦的无知妇人,她能说出这样的话,定是此事有七八分的准头儿。

微微蹙了蹙眉,萧南故作惊讶的说道:“竟有此事,我都不曾听阿婆提起过。不过,分了也好,树大分枝,咱们家早就分了堂口,各家也都有自己的院落,就连用膳也不再一处……其实已经跟分家没什么区别。”

萧南还有句话没有明说,那就是各房都有自己的私产。不过是畏惧‘父母在,无私财,的规定,转记在自家娘子名下罢了。

早在当日几方人马争夺辰光院的时候,萧南就察觉到了,崔家的小辈们开始有了私心,尤其是庶子们,他们并不关心家族如何,只在乎自己能分得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强行把大家聚拢在一起,也只是貌合心离。

还不如趁着摩擦没有升级为矛盾冲突,众兄弟彼此感情还好,早早的分家。

尤其崔家还有外面打进来的‘奸细,—崔清一家。

那日老夫人决定分宗,第一个跑去三戟崔家报信的就是崔清,这一点崔家各房的主人都知道,只瞒着合浦院一个罢了。

有这样一个不安定的因素,老夫人想分家的愿望就更强烈了,所以在临终前,特意叮嘱两个弟弟,待她离世后,以她的名义宣布分家

如果本家再来干涉·就将责任推到她身上。

老夫人想得很开,反正她‘老,了、‘糊涂,了,临终前就这么一个要求,弟弟若是不答应·就是不孝不悌——长姐如母,她对两个弟弟可有抚育之恩呢。

外人听说了,也只会认为崔守仁兄弟尊敬长姊。即使又什么不对的地方,念在他们对姐姐的一片敬爱之情,也会通融一二。

法,还不外乎人情呢。

再说了,经过分宗一事·老夫人也探到了那边的底线,只要这边还能提供帮助,这边做什么,那边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还有一点,老夫人也并不是直接提出分家,而是——

“什么,分家不分居?!”

王氏拜访后的第二天,崔幼伯夫妇便被唤道荣康堂商量要事·萧南听了老相公的话,心里忍不住轻呼道。

崔家其它各房的男女主人都在,大部分人听了这话·也都露出惊愕之色。

合浦院就更不用说了,姚氏险些跳起来,不等老相公说完,就急吼吼的插嘴:“不成不成,这、这不符合族规呀!”

老相公淡淡扫了她一眼,不得不说他老人家的气势够强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