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1/4页)

听了崔幼伯的话,崔鸿很满意,点头道:“我崔氏向以孝悌闻名天下,大郎此举,甚好。”

接着,崔鸿又想起一事道:“老夫人安葬的吉日,我已经请清远真人算过了,真人说,腊月二十七日是年前唯一适宜安葬的日子。”

崔幼伯闻言,与萧南对视一眼,两人悄悄点头,然后崔幼伯直起身子,手回道:“有劳叔父,既是真人说的,那就二十七日下葬。”

随即又商量了些安葬的具体细节以及崔幼伯草庐的搭建情况,一切商量完,崔幼伯夫妇这才带着孩子告辞。

回到荣寿堂,萧南带着孩子回正院,她们刚刚抵达,还有许多事需要安排。

崔幼伯则抱着一卷竹简,来到中庭的客舍,找来郑勤闲话了几句,便将竹简递给郑勤。

“表兄善书法,又精通《五苍》(古代五种字书)弟这里有卷古籍,不知具体年代,想请表兄帮忙看看。”

崔幼伯并不是拍郑勤的马屁,而是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他发现郑勤的古学功底真不是一般的好,各个时期的钟鼎文、篆文,他都有所涉猎,一手草书写得更是恣意洒脱。

郑勤一听是古籍,也来了兴致,他家祖上也传下几十卷古籍有的甚至是先秦时的绝版残卷。

接过竹简,郑勤不忙着打开,而是先看了看竹片的颜色和编绳,推测道:“这应是汉代的简策。”

轻轻解开捆绳,郑勤小心的将竹简展开,仔细辨认着上面的文字逐字逐字的对照着:“‘天下之道,不可闻也;万物之本,不可不察也;阴阳之化,不可不知也,……咦?这、这是医方?等等,我看看,唔,鱼,这是鱼字,‘鱼与黄土之已痔也,,没错,这确实是医方。我家有一卷帛书残卷,是古医书,上面也记载了同样的方子······”

郑勤一边对照着,一边自言自语,读完最后一个字,他惊喜的合上竹简,道:“肃纯,这、这是西汉时的古医书,上面记载了三十余条药方,是珍贵的古籍呢。”

崔幼伯早在郑勤一字一字的译出竹简文章的时候,心里就肯定了郑勤的才能,此刻见他这般欣喜,便笑着说道:“表兄的古学果然了得……没错,这确实是西汉的古医书《杂方》,当然咱们也可以称之为《万物》。”

郑勤爱惜的摩挲着竹简,叹道:“距今足有几百年了呢,都是先人的着作,宝贝呀。”

他虽不是医者,但作为一个士子,对书籍有着天生的喜爱,如今瞧了几百年前的古籍,心里更是惊喜不已。

崔幼伯见状,心里大定,继续笑道:“似这样的古籍,家中还有收藏,不知表兄有没有兴致一看?”

郑勤猛地抬起头,惊喜的看着崔幼伯,结巴道:“似、似这般的古籍,你家还、还有?”

崔幼伯忘了自己初见那些古籍时的失态,此刻瞧了郑勤惊喜过望的样子,忍不住莞尔,“约莫有两三万策吧,还有几千卷帛书,上万册纸本古籍……”

郑勤惊得双目圆睁,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手里的竹简险些掉在地

崔幼伯自己就是读书人,他很理解郑勤此时的心情,他继续诱拐着:“只是书籍太多了······我一直想重新登记造册,将它们分门别类,以便收藏,但苦于无人相助,毕竟精通钟鼎文、篆文的人也不是那么多——”

还不等崔幼伯说完,郑勤便抢过话头,连声道:“肃纯不弃,兄愿一试。”

PS:额,补昨天滴。

PPS历史上,崔氏宗族的确很团结哦,安史之乱时,某支崔氏族人,为了寻找被流放的族人,族内KB人集中赶往流放地,途中有族人亡故,便抬着他的遗骸一路抵达流放地安葬。还有像抚养鳏寡孤独、照料族人,族内的人都非常尽心,族人相互扶持,相互依靠,充分体现了宗族的力量和作用。

☆、第132章 下葬(求订阅)

腊月二十七日,宜下葬。

与崔鸿商量过后,崔幼伯决定这一日将老夫人葬入崔氏祖坟,并写信禀告老相公和相公。

崔氏祖坟位于北e阝山脉的一座小山上,是洛阳有名的道士清远真人帮忙寻找的风水宝地,小山背靠北邙山,面前是一条清澈小溪,左右皆是茂盛的山坡地。

小溪对岸,则是一排排新建的农舍,住着刚刚迁回来的崔氏族

因族人众多,且还有崔家大量的佃农、部曲,这无名小山附近的小山村,竟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村落,因是崔氏族人聚居的地方,所以成为崔庄。

但据此不远的一处山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