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 (第1/4页)

只见一群身着月白细麻广袖长袍的士子,纷纷等在城门外的官道上,他们也不追着马车随行,只是站着那里,放声歌咏,以诗歌为崔氏夫妇践行。

崔幼伯见此情况,便知道是郑表兄的手笔,他感动之余也忙翻身下马,对着送行的士子长长一,权作回礼。

不用说这又将成为一段佳话,未来数年中广在洛阳的读书人中流传。

而一手促成此事的郑勤,和他家小妹,跟崔幼伯一起返京。

经过三年的历练和成长,郑勤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相较于三年前刻意的倨傲,此时的他沉稳中更多了几分洒脱,从骨子里散发着一种世家子的骄傲与恣意。

郑勉小萝莉也长成了一个美丽娴雅的小淑女,在崔家这三年,生活条件自是不必说吃穿用度全都是最好的,更让郑勉欢喜的是,崔家安逸淡然的生活氛围,这是她漂泊一年后最渴望的一种生活状态。

每日里抚琴、作画,或是调香,养兰。闲时制作胭脂水粉兴致来时,还亲自下厨做两道小菜。

亦或是给萧南、崔灵犀姐弟或者自家哥哥做点儿针线,与过去用来谋生不同,此时做女工、或是织锦,全都是兴趣所在,或者干脆为了打发时间。

一切都那么淡然平静,一切都那么安逸悠闲,这让郑勉的心态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再像最初见到萧南时那般小心翼翼,反而流露出一种江南仕女的温婉气质。

相由心生,郑勉的心态变得平和淡然,她的模样也愈加清雅脱俗。

任何一个不知道她身份的人见了,定会以为她是出身江南大家的名门闺秀,而不是个无依无靠的落魄千金。

郑勉的变化,萧南自是看在眼里,私下里,她还曾与郑勤开玩笑,说等回京后,定会帮郑勉寻门好亲事。

郑勤一听这话,顿时欢喜不已,萧南不是专业媒婆,但看她做的几门亲事,个个都是极好的。

如果萧南或者她身后的大公主肯帮忙,他家小妹的终身绝对差不了。

郑家长辈全都过世了,郑勤长兄如父,愈加关心自家妹妹的婚事,如今得了萧南的一句‘戏言,,郑勤似是看到了希望,私下里叮嘱妹妹,要好好教导崔家小娘子,不辜负郡主娘子的器重。

郑勉是个聪颖的女子,她从阿兄的话语间也听出了些许端倪,似也猜到了什么,再次看向萧南的时候,神情都有些不自然。

幸而,郑勉年纪小■极懂得克制,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像往常一样对待萧南母女

对此萧南并不知晓,比起外人,她更关注自家女儿的成长。

牛车里,崔灵犀拿着针线,有模有样的给母亲展示她新学的针法。

萧南搂着儿子玩七巧板,偶尔还瞟一眼女儿手里的针线活儿,心情很是愉快。

牛车行进的很缓慢,但相对也平稳,车厢里几乎感觉到什么大的颠簸和摇晃,所以,做在萧南对面的郑勉,也在拿着小熏炉熏帕子玩儿。

郑勉纤细的玉指轻轻翻动,随着帕子的翻转,车厢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让原本就显得悠闲的气氛更加恬静,如果萧南不是心里藏着事儿,她定会悠然的睡过去。

这就回京了,三年没有回家,也不知道如今是个什么样子。

原本,萧南还有几分期待,但杨那份‘寿礼,的出现,提醒了萧南——荣寿堂虽没了长辈,但郑氏还在,依着她的性子,绝不会看着自己舒适,而杨便是郑氏插进崔家的一个钉子,或许惹不了大事,但没事的时候刺刺萧南,给她找点儿麻烦绝对免不了。

心里想着,萧南不自觉的带了出来,眼中闪过阵阵冷光。

坐在萧南身侧的崔灵犀,似是感觉到了什么,一路上总偷偷拿眼去瞥自家阿娘。每每看到阿娘出现沉思的样子,她稚嫩的小脸儿上也露出怅然的表情,原本少不更事的年纪,也早早的有了烦心事儿。

只可惜,萧南只想着自己的心事,却忽略了女儿,也没有发觉一向鬼精爱玩闹的女儿,这一路竟异常安静听话,长生烦了哭闹的时候,灵犀还懂事的帮着哄,好让萧南这个做母亲的能轻省些。

车队行进了十多日,终在萧南生辰前一天,也就是七月十四日抵达了京城。

望着熟悉的城门,萧南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而对于自己的家园,她也隐隐生出一种叫做近乡情怯的愁思。

唉,不知道到了家门后,隔壁那位表妹会不会给她‘惊喜,。

然而随后的事实证明,萧南猜错了,给她迎头第一击的不是杨,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