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 (第1/4页)

于是,他更加勤奋的工作着,除了日常的抄字、抄书,他还时不时的亲自跑到萧家工坊去查看进度。

有时想到了什么好办法、新点子,崔幼伯也会直接奔赴工坊与匠人们探究。

有付出就有回报,崔幼伯发狠的工作了十来天,今日,活字印刷术终于研制成功,他亲手印出了大唐第一篇文章。

“太公家教?”

萧南接过那张纸,展开一看,只见那六寸长、四寸宽的白纸上,工工整整的印着太公家教的几句文章。

崔幼伯坐在萧南身侧,抽出帕子擦了擦额上的汗,见小几上放着一盏茶,他也不管凉热,抓起来就喝了两大口。

“怎么样?效果不错吧?”

说起来,着手研制活字印刷术是崔幼伯几年来真正花心思做的一件事。

努力了这么久,终于实验成功了,崔幼伯说不出有多高兴。

这种来源于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感,实在太美妙-了简直比三伏天喝冰水还要爽快。

萧南仔细看了看,点点头,嗯,确实不错,字体略大,墨迹清晰,虽比不上后世印刷品那般精致但就目前来说,已经非常棒了。

她抬起头,笑着说道:“郎君,恭喜你。”

确实值得恭喜,活字印刷术的提前问世,绝对可以让崔幼伯以及萧家名垂青史。

被萧南冷淡了好几天,再次看到她真挚的笑容,崔幼伯很高兴还忍不住谦虚道:“没什么,没什么,呵呵印刷术能成功,多亏了娘子和岳父的大力支持呀。”

萧南但笑不语,崔幼伯说的没错,整件事原就是她一手策划的,为得就是帮崔幼伯立功。不过,有了前世的教训,这次她推出印刷术的时候,特意将娘家一起推了出来,印刷术成功了,萧家也能扬名获利。

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心理历程萧南很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男人若是靠不住了,她还有娘家。

崔幼伯并不知道萧南此时的想法,他还兀自兴奋着,“对了,娘子,你说我们应该首印哪部书?”

他拿回来的这张只是测试版他还须得印刷一套完成的书籍,呈给圣人或者太子御览。

首部印刷品?

萧南也来了兴致,她甚至有些恶趣味的建议:“不如印刷一卷《金刚经》吧,再请匠人刻几版佛教经义的图画作插图,这样有文有图,圣人见了也必喜欢。”

“金刚经?”崔幼伯沉吟片刻,有些犹豫的说道:“倒也不是不行,但金刚经的字数并不多,只堪堪几千字——”

印出来也不过几页,就算加上图画,也不足十页,未免有些少。

崔幼伯好容易研制成了印刷术,这会儿他正在兴头上,特别想印一部鸿篇巨著,至少要装订成几本甚至十几本厚厚的书册,这样送到宫里也好看些呀。

几千字?太少了吧,真不够他显摆的。

萧南猜出崔幼伯的心思,想了想,道:“那就印制一套《贞观律》吧。”这可是皇帝登基二十多年功勋的象征之一呀。

这样既满足了他想显摆的心思,还能顺便拍拍领导的马屁,何乐为不为呢。

一想到拍马屁,萧南又有了主意,“对了,还可以将圣人和太子的诗作汇编成集,然后印制出来,权作献礼了。”

崔幼伯闻言,双眼一亮,用力拍了拍大腿,道:“好,就按娘子说的办。”

三日后。

李荣身着紫色圆领{衫,神态悠闲的来到东宫。

他是来告辞兼告状的。

过去半个月多的时间里,李荣和他老子反复磨牙,说得他嗓子都要哑掉了,终于说服了阿耶,许他再出去闯荡几年。

摆平了自家老子,李荣又将家中的事务安排了一通,准备跟圣人、太子辞了行,便直接奔赴东海。

他刚从太极宫出来,得了一堆圣人赏赐的东西。

现在,他还要去东宫,不过他去见太子并不只为了辞行,更重要的是告状。

那日,安同郡主竟敢那般羞辱与他,事后还数次邀请他去宴饮、打马球,偶尔碰到了,她还会说一些极富暧昧的话语挑逗他,真是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现在太子还没登基呢,安同就敢把他堂堂荣国公当成可以狎玩的宠物,倘若是日后她真成了公主,还不定怎么嚣张呢。

李荣想过了,他必须在太子上位前弄掉安同,因为现阶段,太子不是皇帝,他还有诸多顾忌,更不会为了一个庶女而毁掉当前这大好的局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