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1/4页)

听完玉竹的话,萧南双眸闪烁了下,轻笑道:“呵呵,这个小丫头果然能干,这么快就把赵妈妈说通了,好,再让她加把劲儿,最好让大夫人直接给郎君写信,最好能让她口气强硬些。”

玉竹会意,答应一声便退下了。

萧南招手叫来玉簪,吩咐道:“你去告诉阿槿,郎君去解县是为了公务,并不是游山玩水。再说他身边也有服侍的人,要侍妾做什么?引得郎君沉湎女色耽误公事吗?记住,把这话一字不落的说给阿槿。”

玉簪点头,当着萧南的面把话重复了一遍,确定无误后,这才出去传话。

过了几天,萧南收到崔幼伯的信,信里,崔幼伯含含糊糊的说,他发现驻守解县的营卫竟然是崔德志的同袍,又提到解县的盐湖极大,需要大量的人手看护。

崔幼伯虽然没有明说,但萧南已经明白他话里的意思,想了想,对玉簪说:“命人准备马车,送阿槿去解县。”

接着,萧南又唤来玉竹,低语了几句。

第二日清晨,一辆普通的马车驶出荣寿堂,马车里,阿槿身着艳丽衣裙,抱着个手炉,正得意的看着窗外倒退的房舍。

而她对面,则坐着两个十八九岁的女子:一个皮肤白皙、相貌脱俗,眼眸流转间满是风情;一个体型微胖、五官清丽,举手投足间透着几分端庄、稳重。

两女看着对面那个得意近乎忘形的阿槿,都不动声色,只在心里暗暗冷笑……

☆、第090章 受宠若惊(三)

残冬远去,春回大地,转眼间,便出了正月。

天气渐渐转暖,沉寂了一冬的人们也开始走出家门,呼朋唤友的去郊外踏春、骑马。

一年一度的春闱也即将开始,赶考的士子们早就来到了京城,如今年节已过,大街小巷又出现了麻衣胜雪的特殊景致。

许多因过年而耽搁的事儿,也重新提上日程,比如荣寿堂的扩建工程,也正式重新开工。

每日里,荣寿堂的内院里都有二十几个匠人忙碌着,搬运石料、砌墙、挖池塘……几大工地都用粗麻帐幔围着,只有叮叮当当的响声传出来。

除了这些响动,荣寿堂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影响,萧南和两个孩子的作息也像往常一样。

清晨,灵犀和长生起床洗漱后,便去正寝室给萧南请安,然后母子三人一起去堂屋用朝食。

用罢朝食,灵犀去临时收拾出来的‘闺学’上课,同她一起上课的还有从洛阳过来的四个崔氏族人,她们的年龄与灵犀相仿,血缘虽远了些,但都是同辈的族姐妹,所以相处起来也比较融洽。

这个临时的闺学位于葳蕤院西侧,并不是独立的小院,而是一排三间的临水房舍,在它的对面,便是崔家的庭心湖。

三间房舍的正房被充作教室,房间的面积不小,足以容纳十几人在此上课。

不过,现在的学生只有五个,分两排,前排两个座位,后排三个。

书案、茵席都是统一的。

灵犀进来时,四个同窗已经都来了。

“灵犀,早!”

说话的叫崔淑,今年七岁,粉粉嫩嫩的小萝莉一枚,她人如其名。是个性情娴静的小淑女。只比灵犀大一岁,却极懂事。她与灵犀同排而坐,都在前排。

灵犀从小丫鬟手里接过萧南给她缝制的书包,笑眯眯的打招呼:“阿淑姐姐,早!”

“哎呀,灵犀今天穿的裙子好漂亮,这布料是御赐的吧,真华美!”

坐在灵犀右后侧的一个小姑娘蹬蹬的跑到近前。满眼羡慕的看着灵犀身上的绯色曳地长裙。她叫崔澄,今年八岁,虽只年长了两岁,但已经颇知晓了些世故。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带着几分市侩。

灵犀颔首行了个礼,笑着道谢:“多谢澄姐姐夸奖,姐姐的发髻也很漂亮哦,跟姐姐的衣服很配呢。”

她对崔澄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厌恶,阿娘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出身造就了她独特的性格,你可以不认同她的做法,却不能因此而厌恶或者鄙视人家。

崔澄的目光死死的钉在灵犀的裙子上。不是她眼皮子浅,没见过世面,实在是这料子太精美了,不管是远看还是近瞧,她竟看不出这布料的缝隙。

她也见过几种名贵的布料,可不管是罗、绢还是锦,多多少少的都会有些纺织的痕迹。可灵犀身上的裙子,光滑如纸,用肉眼根本看不出经线纬线相织时留下的空隙。

“是呀,这是什么布料,我从来都没见过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