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 (第1/4页)

想起当年的事儿,崔幼伯的脸色渐渐有了阴郁,他冷冷的说道:“没什么,就是听说你回来了,想看看你,顺便叙叙旧。”

叙旧?老娘才没闲心跟你叙旧呢!

白雪心里暗骂,但脸上还是一副娇怯可人的浅笑,“几年不见,大郎还是这般体贴。奴家数年不在京城,却也听说了不少郎君的故事。听说,郎君如今已经是中书舍人了?”

说着,白雪微微屈膝,欢喜的道贺:“奴恭喜郎君了!”

崔幼伯见白雪演得起劲儿,他也没有点破,反而顺着她的话,凉凉的回了一句:“多谢!对了,听说李郎在蜀地的政绩不错,如今是回京参加‘大考’的?一别数载,李郎可还好?”

唐时官员考课分作两种,一种是每年一次,名曰‘小考’;另一种则是若干年,一般是三至四年一次,是为‘大考’。

李敬五年前就去蜀地某个县城当知县去了,与他同期上任的官员,有的都已经经历了两回大考,官级也越升越高。

这倒不是说李敬的能力低,实在是他的运气不咋地。

两年前的大考,李敬正好可以赶上,偏京中发生了变乱,而推荐李敬入仕的吴王成了失败者,李敬虽称不上吴王的心腹,但终究与他有些干系,所以,李敬便被华丽丽的忽视了。

平定吴王之乱后,为了‘奖功罚过’,次年在太子提议下又进行了一次大考,将附逆、无能为的某些外任官员一一处置。

而李敬呢,他在吴王那儿真心不算什么重要人物,所以很幸运的躲了过去。

因为去年那一次的大考颇有几分‘清算’的意味,朝廷考校官员的时候难免有偏颇,既谈不上全面,更没有真正的公平公正。

是以,今年太子跟皇帝商量,准备再进行一次真正的大考。

接连错过了两次大考,对李敬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他不用担心被人罢官呀。但也不是什么好事,没有参加大考,他就没有升迁的机会。

李敬是个有抱负、有野心的人,让他一辈子当个七品小吏,他绝不同意!

于是,在过去的两年里。李敬一直很忙碌,四处求同年、托同乡,拿出大半的家产去打通层层的关系,总算于两个月前结识了某位贵人。

在新靠山的运作下,李敬终于拿到了进京大考的入场券。

原本,外任官员的考校是在年底,但李敬还要回京经营人脉、与新靠山亲近什么的,所以提前打了报告,名义上说是回京述职,实则是回京铺路。

白雪作为李敬的枕边人。自是知道实情,不过当着崔幼伯的面儿,她还是隐瞒了实情。含糊道:“是呀。”

说起来,白雪到现在还没见到李敬呢。

一来,进京前她还要处理李家在蜀地的产业、安置奴婢等琐事,启程就晚了几日。

二来,她还要带着孩子。赶路的速度难免慢了些,所以比李敬晚半个月抵京。

进京后,白雪还不等找到李敬,便被守在城门口的崔家小厮逮了个正着。

是以,白雪根本不知道李敬的近况。

所以,对于李敬‘好不好’的问题。她直接选择了回避。

崔幼伯也不是真心想问李敬的近况,前几天他才刚见了那人,虽然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但看李敬志满意得、神采飞扬的样子,崔幼伯可以肯定,对方的小日子过得很不错。

对李敬,崔幼伯的感情很复杂,当年他对李敬是真心结交。甚至还把他当做了知己好友。结果、结果,他的这位好兄弟。却让崔幼伯几乎颜面无存。

不管当年李敬与白氏有没有私情,不管李安歌是不是李敬的孩子,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李敬撬了崔幼伯的墙角。

朋友妻不可欺呀,崔幼伯把李敬当兄弟,李敬也没跟崔幼伯客气,直接拐了他的别室妇大摇大摆的去了外地。

那时,听闻这一切的崔幼伯,立时杀了李敬的心都有——这是背叛呀,赤果果的背叛,在同一天,他被兄弟、被情人双双背叛了。

亏崔幼伯还计划给李敬推荐个差事呢,结果,李敬就是这样回报他?!

回想当年的事儿,崔幼伯的心情更差,他再也无法平静冷漠的面对白氏。

腾地一声站起来,崔幼伯什么也没说,抬腿就要往外走。

白氏急了,下意识的身后拉住崔幼伯的衣袖,“大郎,我、我们母女刚刚进京,尚有许多事要处置。不如、不如咱们下次再聚在一起叙叙旧,大郎你先让我们回去,可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