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部分 (第1/4页)

临死还能恶心恶心宿敌,也算是出了口气。

毕竟,杨氏自杀是割舍不下圣人,是真性情的体现,就是皇太后再窝火、皇帝再恶心,他们也要好好将她安葬。

而杨氏的儿子呢。也因蠢笨碍不着皇帝的眼,皇帝为了安抚其它兄弟姐妹、为了做面子工程,也不会为难蜀王。

所以。杨氏这么做,还真没什么严重的后果,反而会落得一个对先帝感情至纯的美名。

且不说后宫的繁杂琐事,单说前廷,老圣人崩了。众朝臣拟定完谥号、庙号,安排完安葬事宜。接下来便是将先帝崩逝、新君即位的消息昭告天下。

另外,也开始给在外地就藩的诸王爷报丧,许他们回京奔丧。

这是国内的安排,除此之外,鸿胪寺还给四周的邻居们打了招呼:俺们家的老圣人仙去,新圣人登基了,你们是不是该遣使来吊唁,并恭贺、拜见新君?!

时下正值大唐盛世,四海宾服,周围的邻国尊先帝为‘天可汗’。

不管是被先帝的铁拳打怕了的,还是被李二陛下的王八之气所折服的,周遭的大小邻国首领都毫不掩饰对‘天可汗’的尊敬。

如今这位天纵英才的‘天可汗’去做神仙了,作为粉丝,大家也确实该遣使来表达一下自己悲恸的心情,当然,顺便与大唐新君勾搭勾搭,多给自己的部落、国家弄些好处,那就更好了。

毕竟,天朝的盐巴、铁器以及粮食,是周边邻国最需要的重要物资啊。

一时间,京城热闹起来,每日城门口都会涌来大队的人马。

纪王作为先帝的儿子也接到了他皇帝哥的诏令,带着妻子儿女及王府亲卫急忙返京。

是以,离京数载的崔蘅也跟着夫君回到了故乡,望着熟悉的城门,已经做了母亲的崔蘅感慨莫名。

就在她回忆往昔、怀念娘家的时候,一个年轻娘子凑了上来,低声跟崔蘅的车夫问话:“敢问小郎,这可是纪王妃的车架?”

崔蘅觉得耳熟,不等车夫回答,她直接掀开车帘,一看那来人是娘家嫂子萧氏的管事娘子,忙笑着问:“外头说话的可是铁娘子?!”

铁娘子忙抬起头,见正是他们崔家的小娘子,屈膝行礼道:“奴铁氏恭请王妃安!”

崔蘅摆摆手,笑道:“无须多礼?大嫂(指萧南)遣你来的?多年不见,大兄、大嫂安好?”

铁娘子又福了一礼,恭敬的回道:“好叫王妃知道,郎君、娘子都好,就是几年不见王妃很是想念。不过现在家里正守着孝,不便出行,娘子接到王妃的新后,非常挂念,特意命奴来迎接王妃。”

崔蘅虽在外地,但也知道了祖父去世的消息,而且她也严格按照礼法,为老相公守孝。

如今听人再提起祖父,她不禁敛住笑容,略带伤感的说道:“我都知道,唉,我真是不孝,祖父去的时候,我、我竟不能亲来奔丧……”

铁娘子忙打断道:“这怎么能怪王妃您呢?当时您刚生产完,身子正虚弱,别说我家娘子不赞同你回来奔丧,就是相公和三郎君(指崔鸿,崔蘅的亲爹)也是不许的。老相公去的安详,他老人家也留下话,丧事从简,不准儿孙们哀伤过度……所以,王妃您千万不要耿耿于怀。”

崔蘅幽幽叹了口气,道:“话虽如此,我、我没能亲送祖父一程。终究是件憾事呀!”

铁娘子又跟崔蘅寒暄了几句,然后见时间不早,便向崔蘅说道:“时辰不早了,王妃还有正事儿,奴就不耽搁了——”

崔蘅夫妇是回来奔丧的,当然不能耽搁时间,刚才马车停住城门外的官道上,主要是因为前头的人太多,一时半会儿过不去。

这会儿,前头的车队已经进了城。该轮到纪王府的车队了。

崔蘅抬眼扫了眼不远处的城门,点点头,道:“嗯。你先回去吧,待我从宫里出来后,便去拜会大嫂。”

铁娘子退后几步,给马车让出路来,躬身行礼。“奴恭送王妃!”

崔蘅轻声嗯了一记,放下车帘,踏踏车底板,车夫一扬马鞭,马车缓缓启动。

铁娘子目送纪王府的车队缓缓驶过,当最后一辆马车也进城后。她才直起身子,准备回自己的小马车。

车夫扶着铁娘子的手,送她上了车。铁娘子坐在车座上,头倚着车厢壁,正想着手头上还剩下的几项差事,眼角的余光忽然扫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

她忙唤住车夫,命他追着那人影而去。

小巧的马车快速的行驶在官道上。一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