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部分 (第1/4页)

他一拳捶在案几上,将两只茶盏震得叮当作响。

认识崔幼伯也有两个月了,这还是程宏第一次看到他如此气愤的样子,不由得怔愣了片刻。

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急急问道:“阿叔,接下来该怎么办?”

理智回笼,程宏也惦记起西州的父亲和兄弟来,虽然他相信自家人的能力,可贺鲁来势汹汹,自家准备得再充足。战场上也难免出现意外。

崔幼伯平复了下胸中的怒意,缓缓说道:“首先,自是给京中报信。贺鲁这般大张旗鼓的攻城,想来他已准备多时,且野心不小。单靠都护府的兵马,恐怕很难平叛。所以,需要朝廷派遣援兵。当然。具体怎么做,自有圣人与众位相公裁定。但咱们必须尽快把消息传出去。”

程宏连连点头。试探行的问:“用鹞子?”

崔幼伯勾了勾唇角,“嗯,另外还要派个机警的人走驿路,八百里加急的把消息送到兵部。”

在这一点上,崔幼伯与萧南这对小夫妻想到了一起:鹞子虽好用,但并不是官方认定的通讯方式。

如果他真的用雪娘子给皇宫送信,依着雪娘子的聪明,它定能找到皇城所在地。

可到了之后呢,那里并没有人接收呀,总不能让雪娘子一路飞进立政殿吧。

再说了,皇宫守卫森严,饶是雪娘子伶俐,也很难突破护卫们的集体射击。

所以,雪娘子是给萧南送信的,崔幼伯了解自己的妻子,相信她得了自己的消息,定会想办法将此事汇报给圣人。

时间紧急,崔幼伯想到便立时行动,当下抽出一张白纸,先给萧南写了信,让雪娘子立刻带走。

望着雪娘子矫健的身影在天空中消失,崔幼伯脑中灵光一闪,唔,或许,他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将那个想法透给皇帝。

跽坐在书案后,崔幼伯凝神想了想,组织好措辞,然后抽过一份空白的折本,开始给皇帝写奏折。

在信中,他先将西州、庭州两处的战况详细的描述一番,接着,他又非常婉转的将自己的小想法渗透给皇帝:建议皇帝建立密折专奏体系。

崔幼伯以两州遭遇突袭的事件为例子,隐晦的阐明了逐级汇报的某些不足。

比如说吧,城门口的戍卫发现西突厥的兵马,按照规定,他要先给自己的上峰回禀,这个上峰,极有可能只是个戍卫城门的小队长,该小队长听闻后,自是要马上去城门口查看,确定是贺鲁部犯唐、攻打自家的城池,这才会点燃烽火示警。

与此同时,小队长还要回禀自己的上峰,也就是城门戍卫的大队长。

大队长知道后,便会回禀自己的上峰,这个上峰可能是州衙的司兵。

司兵汇报刺史,刺史再命人去都护府求援……

一圈绕下来,等都护府的大都护知道有战事的时候,贺鲁这边已经打过护城河,准备攻城了。

而再待都护府的兵马赶来救援的时候,县城的官员若是怂一点儿、护卫们若是有一丝的懈怠,那城池可能就破了。

另外,都护府这边,也要跟兵部汇报,哪怕是八百里加急,待京城的兵部尚书知道了消息,估计也是十几天之后的事儿了。

兵部尚书知道后,还要汇报给主管兵部的相公,然后相公再一番思量,最后才决定要不要告诉皇帝。

可以说,事件发生后,皇帝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

而且整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变数,倘或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消息最后都有可能传不到皇帝面前。

故而,崔幼伯建议皇帝,可以建立一个密折专奏体系,皇帝可以授权他信得过的官员,准许他们越级回禀,以便遇到什么重大事务,皇帝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并尽快做出相应的处理。

为了避免一人独权专行,扰乱官场的正常秩序,崔幼伯还建议,在一道或是一州可以多设几个有密折权的官员,且他们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更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这样一来,皇帝得到的消息,将是最真实的。

至于密折如何操作、如何运送,请参看崔氏小夫妻的通信方氏。

呃,好吧,后面一句话是作者加的,崔幼伯并没有这么说,他只是将自家用的带锁信筒的事儿透给了皇帝,并没有言及可以用鹞子送信。

拜托,崔幼伯也不傻,鹞坊虽冠以萧氏的名头,事实上却是自家的买卖,就算所得的利润都归入了萧南的私库,但最后都会着落到他的孩子身上。

所以,他可不想做有损鹞坊利益的蠢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