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部分 (第1/4页)

问完了,又发觉自己的语气过于生硬,稍稍缓和了下,崔幼伯解释:“五娘,我不是不信你的话,实在是,这事委实匪夷所思,且事关郭别驾……我与他的恩怨,想必你也听说了,此事若是真的也就罢了,倘或有一丝不实,为夫难免要落个公报私仇、故意为难下属的罪名呢。”

崔幼伯这般谨慎,武五娘非但不生气,反而露出一丝笑容,“郎君说得哪里话?您这么想是应当的,就是妾身,当初听了这事儿,也直觉得荒谬,根本就不信呢。若不是我亲眼看到——”

说到这里,武五娘猛地住了口,扭头朝四下里看了看,发现四周没有外人,她还是不放心的看向崔幼伯。

崔幼伯明白,她这是向自己问询,确定此处能否放心说话。

他缓缓点头。小声道:“五娘放心,翰墨、澄心都在外面,寝室方圆十几丈,没有我的许可,断无一人能靠近。”

其实不止门外,就是房顶上也有人看守,崔幼伯可以很自信的说,在这间寝室里。他可以放心的说任何话,哪怕是骂骂宰相、抱怨圣人。

武五娘得了崔幼伯的保证,便真的放下心来,一五一十的将自己亲眼看到的某些事告诉了他。

最后。她还期期艾艾的说:“我担心那些妇孺,曾偷偷跟着去瞧了几次,如此也就知道了她们的落脚点。”

崔幼伯眼底闪过一抹亮光,惊喜的问道:“哦,你知道他们住在哪里?”

没想到武氏还有这份心计,啧啧,找到那些妇孺,也就有了证据呀。

相较于那些在宴集上被郭继祖的属下灭口的‘刺客’,他们可是活生生的证人呀。

有了这些人证。他就足以定了郭继祖诬良为盗、残害无辜百姓的罪责。

见崔幼伯如此兴奋,武五娘心中很是得意,她早就知道会这样。

她亲手把郭继祖的把柄送到崔郎手里,崔郎一心想扳倒郭别驾,自然不会注意到小小一个她。

待崔郎回过神儿来,那时郭继祖应该已经受罚,即便不死。也会被崔幼伯逼得在鄯州呆不下去。

无比狼狈的郭继祖,忙着收拾家当、带着家人逃离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她武五娘?

郭家人走了,她再把那个该死的阿琴‘摆平’,她的秘密也就无人知晓了,而她也就能长长久久的留在崔郎身边。

……一切就圆满了。

就这样,武五娘满怀‘圆满’的美好愿望,目送崔幼伯急匆匆的去书房。她知道他已经信了自己,虽还不是十足十的信任,但至少已经信了六七分。

再说了,方才她说的那件事,也算是帮了崔幼伯的大忙,只待事成了。崔幼伯便会记住她的好,明白她对他的情谊。

匆匆来到书房的崔幼伯并不知道武五娘又在脑补什么,此刻,他只想尽快派人去武五娘说的那个地方,将那些幸存的妇孺接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再跟郭继祖算账。

不过,当他唤来阿大等几个心腹护卫的时候,他渐渐冷静下来,理智也都回笼,他重新将武五娘的话整理了一遍,猛然发觉,这件事还需谨慎。

“郎君,若武姨娘没有说谎的话,一切果如您当初预料的那般,那些刺客,根本不是什么突厥的密探,而是无辜的边民,只是家人被郭继祖挟制,这才被逼着来行刺与您……”

方才阿大就潜伏在寝室的屋顶,是以,武五娘说了什么,他听得一清二楚。

崔幼伯点点头,“没错,是我连累了他们。”他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他而死啊。

可怜那些知恩图报的爽直汉子了!

崔幼伯想起那些他在城门下救进城的百姓,想起那几张熟悉的面庞,他就忍不住难过。

“郎君这话说的不妥,一切皆因郭继祖,是他逼良为盗、还意图谋害郎君,犯下这等罪孽的是他,与郎君何干?”

阿大生于坊间、长于市井,最喜欢快意恩仇,说完这些,他急切的问道:“郎君,既已有了人证,咱们是不是能直接拿下郭某人了?”

在他看来,郭继祖害了这么多无辜的百姓,把人弄死了,还给人栽赃了个恶名,真是该死。

过去没证据,就算他们猜到了,也不能把人家怎么样。

如今好容易有了人证,郎君便可以直接动手了呀!

崔幼伯却缓缓摇头,“不成,打蛇打七寸,这事儿虽恶劣,却不足以定郭继祖的死罪……”

ps:谢谢曦0528亲的小粉红,谢谢女娲传人、小居师、素素儿、花小瘦等亲的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