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部分 (第1/4页)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对着自己的仇人卑躬屈膝、百般讨好的事儿更让人郁闷、憋屈的吗?!

但,所有的郁闷、憋屈、委屈、暗恨韦淑妃全都忍了下来,因为她深信。总有一天她将这些统统还给长公主。

哦,对了,还有长公主的儿女们。

思及此,韦淑妃继续道:“武库被盗,该被问责的是武库中尚署令以及看守的库丁,另外,京兆府和金吾卫也难辞其咎……这些与崔家、与萧氏有何干系?”

顿了顿。韦淑妃觑了眼平安的脸色,见她被自己训斥竟没有面露不耐。心中纳罕,但她还是接着说:“我知道,今日确实有一两个刺史上书,说什么‘武库之事皆是崔氏之过’,言语间竟是责怪萧南的学生不该研制火器,这、这不是荒谬吗?”

就好比一人家中有件奇宝,结果被人盗了,官府不说去追查盗匪,反而怪人家不该藏有奇宝。

说出这种话的人。真真无耻至极。

另外,陈武研制出了火器,为大唐添了件傲视战场、碾压敌手的神器,绝对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伟大发明,与圣人也是件可以被后人赞誉的功勋。

没准儿后世的子孙,还会将它的出现与其它的重大发明加在一起,冠以什么‘n大发明’的美名。子子孙孙都为之骄傲呢。

当然,那些都是后话了,就目前而言,西边还在打仗,边境线的不少郡县,正是有了可以架在城门垛口上的火器,才轻松的击退贺鲁部三不五时的偷袭。

可以说,火器在平定西北的战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圣人非常重视火器,进而也非常看重推广火器的崔幼伯。而萧南的女儿能忽然得封县君,其中便有火器的功劳。

如今正式跟西北交战的关键时刻,军器监刚刚督造出来的原该运往前线的火器被盗了,圣人正愤怒着,那两个不长眼的御史却在一边说这样的怪话,这不是自己找抽吗?!

为了不让平安也跟着去‘找抽’,韦淑妃反复叮嘱,“平安,我知道你恨萧氏,可现在正是最要紧的时候,一切都以大局为重。你、你千万别做傻事呀!”

若是放在平时,韦淑妃定不会说得这般直白,但到了现在这个关键时刻,她也顾不得女儿的感受了。

被母亲这般看不起,平安并没有生气,她反而乖巧的点点头,“阿娘放心,儿明白。”

她心里却在暗自得意:啧啧,这次的事儿办得真不错,瞧,向来精明的阿娘都没有发现。

呵呵,阿娘,您老就等着看戏吧,儿向您保证,用不了半日,长公主母女那儿定会有麻烦!

……

“阿嚏~~”

许是平安的怨念太大了,被反复念叨、惦记的萧南终于打了个喷嚏。

拿帕子擦了擦鼻子,萧南也没在意,问道:“崔氏之过?武库被盗怎么与咱们家扯上关系了?”

联想到自家也被盗了,她心底悄悄嘀咕:难道偷盗武库的歹人,亦是那群打劫自家山庄的人。而他们攻打武库的火器,便是从自家盗去的那些?!

可、可她的山庄毕竟只是私人宅邸,被盗也只是昨夜发生的事儿,只要主家不去报案,官府应该不会主动追查。

就算歹人偷盗的时候弄出了动静,引来武侯关注,但消息也不可能这么快就传到旁人耳朵里,而那个‘旁人’也不会如此迅速的写出弹章呀。

等等……

萧南猛地想起一事,低声道:“对了,我记得崔嗣伯似是在武库任职?”貌似就是那位要被问责的苦逼中尚署令?!

红花眼中闪过一抹敬佩,她没想到萧南的记性这般好。思维跳跃的如此迅捷,根本不用自己提醒,萧南便已经想到了。

“夫人的记性真好,”

习惯性的赞了萧南一句,红花继续道:“崔大郎君任武库中尚署令。就在方才,圣人已经宣旨,将他及武库相关人等押来问话。”

原来与山庄被盗的事儿无关,萧南松了口气,缓缓点头,“所以御史才会弹劾,说崔嗣伯渎职?”

红花犹豫了下,有些不解的回道:“不是。婢子听说那御史并没有直指崔大郎君,而是、而是弹劾咱们家郎君!”

萧南皱眉,下意识的说:“咱们家郎君?他如今人都不在京城,武库之事与他何干?”

忽然间,她似是想到了什么,没好气的骂道:“好个无耻、黑心肝的鼠狗辈,竟、竟——”

萧南都想不出什么话来形容那御史的行径了。无耻、龌龊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