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粗粗扫了一眼,这位从来只醉心于诗词歌赋的皇帝便越发乏了,合上折子,他垂下眼不甚在意的挥了挥手,眼底却有一层看不清的浑浊,“你做事,朕放心。”

嗓音比之前更加沙哑,透着些沧桑。

渊王低着头,微不可察的扬了扬唇,“其他的倒不打紧,只是四方馆加派人手一事,还要请父皇定夺。”

晋帝愣了愣,“四方馆?”

四方馆是大晋一直用来招待各国使臣的府邸,往年北齐北燕的使节都会被安置在此处。

殿中的朝臣们也小声的议论了起来,而站在一众朝臣正前方的安王则是微微蹙起了眉。

渊王如此行径,倒是像要在四方馆内安插自己的人手……

“是,四方馆已有多年未曾整修过,此次为了迎接各国使臣,儿臣想多调些人手到四方馆帮忙,也好让四方馆有个新气象。”

说着,渊王淡淡的朝后看了一眼。

萧昭严会意,连忙拱手上前,“陛下,微臣认为,四方馆迎各国使臣,乃我大晋之脸面,的确需要加派些人手。”

晋帝不耐的闭了闭眼,“可还有人有异议?若无,便……”

“陛下,臣弟认为不妥。”安王缓缓走上前,沉声道。

晋帝一愣。

渊王眸光微缩,直起身转眼看向了这位十分受父皇器重的皇叔。

“陛下,并州一疫刚过,死伤数千人。臣弟以为,四方馆……还是应当一切从简,不宜太过铺张奢靡。”

言下之意,就是不必再向四方馆内增添人手了。

疫情……

渊王面色变了变。

“安王所言有理,”晋帝看了渊王一眼,“便不必太过铺张了。”

渊王垂眼,面上没有丝毫波动,“是儿臣思虑不周。”

“雁城疫情如何?听说再过一日,城门便可解禁了?”提到疫情,晋帝难得的多了几句问话。

安王应答道,“是,此次雁城疫情去得快,也未曾波及并州其他城池。并州刺史张敞传信回京之时,特意提到了……肃王,口口声声称,除疫治疫,肃王功不可没。”

肃王二字一出,朝堂之上,鲜少有人还能维持面上的平静,都不由面面相觑,却又大气不敢出。

第六十五章护短

肃王毕竟是一个失了圣心的废太子,如今在朝堂上,敢像这样毫无顾忌提及肃王名号的人,怕是也只有安王一人了。

果不其然,听完安王的回禀,晋帝便微微沉下了脸,沉默了良久才淡淡的丢下了一句,“如此说来,肃王有功。”

有功……

渊王微微攥紧了垂在身侧的手,眸底掠过一丝阴鸷。

他那四哥果真是上天护佑。

如此厉害的疫症,竟都没能要了他的性命,反倒是让他寻到治疫之方,立了一功!

“那么,”晋帝顿了顿,“传旨,让肃王回京祝寿吧……”

尾音长而轻,像是一声叹息,但却是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

渊王蓦地抬起了头。

萧昭严难以置信的瞪大了眼,连忙看向了渊王,就连站在朝臣中的荣国侯也是眸光微闪。

===

正如颜绾所担心的那样,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废太子是有好下场的,时时刻刻都要提着心吊着胆,一步踏错,便可能等来京中的一纸诏书。

譬如此刻。

“肃王接旨——”

乍一听闻京中来人传旨,颜绾破天荒的有些懵了。

如今棠观是废太子,晋帝的圣旨来得突然,除了与那时疫有关之外……她一时间当真是想不出什么其他的可能了。

难不成是因为此次时疫,肃王深得民心,所以晋帝要嘉赏些什么?又或是……渊王容不下棠观出的风头,又悄悄作出了什么幺蛾子,让晋帝下旨惩戒肃王府?

都说虎毒不食子,但在皇室之中,哪里又有什么无间的父子,都不过是君与臣罢了。

跟在棠观身后匆匆赶到王府门前时,颜绾心里七上八下,格外的乱。

自从莫云祁这厮离开京城,跑到并州来“混吃等死”后,京城无人坐镇,竟是传信都比往日慢了……

否则,晋帝传旨这么大的事,危楼怎么会到现在都没有消息!

若是提前知道这消息了,她当然早就布置好一切了!

怎么会像现在这样手足无措的?!

都特么怪莫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