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除非这人确实不是遗玉。

焦荣山狐疑地想,这人姓高,难道是遗玉的族兄?

再见此人视线未有闪躲,镇定自若又略含不满地同他对视,焦荣山有些慌了神,竟不太敢继续对视下去,目光忙往旁边一让。

这一来,又同那和尚撞了正着。

对上他的视线,那和尚嘴角泛起了抹浅淡的笑意,慢条斯理地说,“施主确实是认错人了,这位高郎君乃是我之好友,确实不叫什么遗玉。”

焦荣山气焰随之弱了下来,讪讪地道,“是……是吗?”

眼见气氛缓和了过来,王大郎赶紧过来帮忙打圆场。

“小郎许是真的认错了,这世上样貌生得像的不知凡几,认错人此乃常有的事,”王大郎笑道,“我之前还差点将一位娘子错当成了内人,可讨得一顿好骂。”

万幸的是,王氏终于从屋里拿了钱赶回了堂中。

她没看出堂中气氛有异,笑骂着走了过来,“也是我糊涂了,竟把今早备下的零钱给忘了。左找右着都没找到,将屋里翻了个遍,这才在床脚找着了。喏,小郎,这些饼子钱,你可得收好了,倘若像我一样粗漏,这可就麻烦了。”便将些铜钱给递了过来。

焦荣山接过钱,却不敢再待下去了。

这人若真是遗玉族兄,那便也是国公府的。

国公府的人可不同遗玉,个个都是自己惹不起的存在,眼前这人神情已露不满,倘若他回过神后计较起来,难免招来祸事,思来想去,还是先走为上。

王氏不晓得前因后果,见茶水没动,还想留他吃茶,见他逃也般地离去了,难免有些疑惑。

“怎么走得这么快,连茶水都没喝上一杯。”不过,她也未曾在意,又笑着将食盒打开,招呼众人一块儿吃饼。

只不过,被焦荣山一打搅,惜翠也没了吃东西的心情。

盒中的饼呈梅花状,金灿灿,热乎乎的,分外好看,但一想到是焦荣山做的,惜翠更没动筷子的欲望。

王氏夫妻俩人都不错,她不愿拂了王氏的好意,这才吃了一些。

卫檀生倒是施施然地吃了两块。

用完茶点,又坐了一会儿,便起身向王氏夫妻拜别。

王氏夫妻本欲留饭,却遭卫檀生婉拒。只说是刚吃了饼,腹中不饿,夫妻俩这才失望地将二人送到了门外。

出了王家,临门不远便是一条宽阔的长街。

此时,正值晌午,日头当空。

街上人来人外,分外热闹。

惜翠望向卫檀生。

面前的少年僧人似是看出了她在想什么,眼睛一弯,笑出了一弯月牙儿,“娘子是想要去吃饭,还是想四处逛逛?”

惜翠道,“先逛逛罢,我不饿。”

惜翠穿越过来后,基本上就是在高家和空山寺两点一线到处跑,就算出门,也不过只去了侯夫人宴请的那一次。

到现在,她还没见识到过大梁的繁华,既然得空,肯定是要好好看看的。

大梁类宋,商业繁荣,中有条类似汴河的大河贯穿京中。

河畔,船工正忙着卸货。天南海北的珠宝、布帛、茶叶、粮食,统统经由这条长河输送至京中。

街角巷口,聚拢了一堆午间歇息的长工,正摆摊帮着算命的道士僧人,商铺鳞次栉比,各式各样的胭脂水粉笔墨纸砚摆得琳琅满目,吃喝玩乐,一应俱全。

有老翁正穿梭在繁忙的人流中要和兜售着自家酿的酒。

卫檀生走在她身侧,恰到好处的保持了一臂远的距离。

此时,他没带斗笠,只将斗笠拿在手中,缓步而行。

因顶着个光秃秃的脑门,又是个跛足,兼之容貌甚美,不少人都往他这方向看来,瞧见他微滞的步伐,不由心下叹息。

同情的叹惋本没有恶意,但与卫檀生一同沐浴在这目光之中,惜翠也有些不太舒服。

卫檀生却好似习以为常。

惜翠顾忌到他是跛足,走起路来难免费劲,没逛上两圈,便寻了个茶摊坐下来歇息。

两人相对坐下,店主擦干净了桌子,上了壶热腾腾的茶汤。

“你担心我的身子?”他突然开口。

惜翠没有掩饰,“是。”

卫檀生轻笑,“我自小便已习惯了,后来幸得吴娘子帮我调养,这跛足已好上了不少,你倒不用挂念我。”

只这一句,便将惜翠的话堵了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