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 (第1/4页)

书本和知识的高尚,让这群平民读书人什么都顾不得了。

那你说,这匠人和平民们不反对是因为这对他们有利,那贵族呢,这几乎是赤/裸/裸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可是上林郡的贵族们都没有吭声,反而是其他国家的吼得厉害。这其中是有原因的,一是之前提过,上林郡都是些小贵族,底蕴算不得深厚,只是较之其余的富商平民那是需要他们仰望的存在。二是因为,这些小贵族们和戚慈都有一部分情谊存在,他们实际上还是愿意去相信戚慈的。三是,这是小贵族都没有实权,戚慈也不可能贸然给他们实权,而他们想要拥有实权唯一的机会,就是去书院。

这是一个没有科举的时代。

没有科举,就意味着一切需要举荐,在上林郡,就更简单了,只需要戚慈的认可就可以了。戚慈是个颇为平等的人,她看重个人能力,但是前提是这个人真的有本事。这些个贵族子弟骑马打猎是个好手,可是一涉及了政治、一涉及读书,就个个哑火了。这就是小贵族和大贵族的区别了,大贵族最注重的就是家族传承,而小贵族到底是没有这样的资源,有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胡山书院的成立,对这些小贵族们,也有极大的好处。

所以大家都没有随意胡乱说话。

也许是读书人和手艺人在同一个书院这种惊世骇俗的事情,男女混读带来的风波竟然还要小一点。

这不代表大众完全接受这种男女混读的模式,而是因为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胡山书院的事情一经发布,就在某些学子那里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有人在茶馆里面高谈阔论。

“世间唯独女子和小人难养也,我等读书人怎能于女子同席,此计不妥!”带头说话的这人在寒门学子之中有些影响力,他年纪稍大,也曾认识些人,家中藏书尚且算得上丰厚。

他今天发表这一番言论,一方面是因为这的确是他心中所想,另一方面是他心知肚明,这家茶馆戚慈偶尔会来,据说这是景家的产业,所以他的心中还是想要得到戚慈的赏识。

得到戚慈的赏识,才是一条通天之路。

他想,他需要表现出自己的标新立异,表现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然后将这般傲骨传到戚慈那里,到时候进了书院,他就是独一份。一座书院之中,学子太多了,谁也不知道谁真的可以出人头地,他走的每一步都要算计。

可是他没有想到,他这一句话,就成了很多对男女混合不满的人的导火索,戚慈来的时候,一群姑娘和一群男子已经吵了起来。

这种事情没有什么好说的,戚慈当场就说了:“即时书院之中每一月会有排名考试,一考,便什么都知道了。”这话说得直白得很,可是戚慈这么一说,顿时就没人瞎吵吵了,免得到了那时候被打脸。

书院如火如荼地修建着。

这边的消息自然飞快就传到了有风的耳朵里面,其实戚慈在信中也有告诉他关于胡山书院的事情,有风还给了好些建议。但是他还是有些惊诧,原来命运这种东西,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上辈子,胡山书院也存在,也是声名显赫,可是那是在读书人之中,对于读书求学的人来说,胡山书院是一个没有门槛的圣地,是所有学子向往的地方。

最开始,胡山书院是不收女弟子的,也是后来,阿溪她们成长了起来,能够独当一面了,才提出要女子亦能上学的这样一个概念。至于手工业从事者,从头到尾都没有他们的事情。

而这辈子,戚慈玩得这么大,遭遇到的抵制声却还没有上辈子来得多,也是让人微妙。

这就是一个健全的人,和一个不健全的人的区别?有风觉得他有些糊涂了,怎么会差别这么大。

差别之所以这么大的原因其实和这辈子戚慈没有受伤的关系很大。戚慈没有受伤,所以她才豁出去将上林郡弄得了手中,上林郡到手之后,她就相当于是一个藩王了,自然在自己的领地之中说一不二。她愿意怎么去管理自己的封地,只要不涉及到叛乱,都没有人会多说什么的。

可是上辈子不一样,上辈子陈国虽然也退兵了,可是过程远远没有这辈子这般轻松。戚慈醒来,身体几乎全毁,她也不可能再去将上林郡弄成自己的封地,她的愿望变成了守护胡山,真真切切地守护胡山。

更多的心思就放在了教导阿溪他们身上。

开胡山书院,也是为了名声,为了护住胡山罢了。这乱世,无论谁人为王,总不会对她这种声闻天下的山野之人动手,她不出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